分享: |
收录于话题
在试管婴儿治疗周期中,囊胚培养和单囊胚移植,已经成为常规技术普遍应用。
但每到胚胎移植前,总会有患者在决定是否进行囊胚培养的问题上百般纠结。
是否选择囊胚培养,选择移植囊胚真的有那么纠结吗?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囊胚?
在取卵之后,卵子会被送到培养室,在胚胎师的呵护下受精。取卵日为D0天,D3天的胚胎可以移植,如果再养到5天或7天,就是D5或者D7天的囊胚了。
1、囊胚移植有什么优点?
说起来,囊胚移植其实也有很久的历史了。但当时国内外的胚胎培养技术还不能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还不能广泛应用。
自1998年Gardner提出了体外培养囊胚液体的设计后,经过这些年的有效的发展,囊胚培养成功率有了令人满意的提高。
医生们发现囊胚移植有D3胚胎移植不可取代的优点:
胚胎在囊胚期(第5或7天)被移植进入子宫,是更符合人体的生理情况的。因为自然受孕时,卵子与精子在输卵管受精,胚胎受孕后第4天,就要开始从输卵管向子宫跑了。那时候子宫提供了一个富有营养的子宫内膜,相当于给初来乍到的胚胎宝宝准备了温暖的小窝,吸引宝宝在子宫里安顿下来,所以移植的囊胚能留下来的机会变得更高。若是第3天的卵裂期胚胎突然闯入了,还没准备好的子宫可能会有些压力,也许会使胚胎种植潜能降低一些。
能发育到囊胚的胚胎都更“优秀”。第3天(D3)看起来还算“俊俏”的卵裂期胚胎,其实有不少是一些染色体异常或嵌合型的胚胎。
对染色体异常的胚胎,子宫会拒绝它们种植,所以这些“歪瓜裂枣”的胚胎会有80%-90%的机会种植失败。
当然,到第5或7天(D5或D7)的囊胚培养不能完全杜绝这些“歪瓜裂枣”的胚胎混进去,但至少可以筛选掉一些。
有研究证实,在大于36岁的妇女病患群体中,囊胚培养可让D3中59%的染色体异常率降低到D5的35%。
这也说明了囊胚种植潜能不仅较高,而且能转化成较高的活产率。这样,生出一个健康宝宝的梦就更接近了。
囊胚移植的高种植率和活产率使得医生和患者更愿意选择单胚胎移植,在累积妊娠率不降低的情况下,极大地降低了多胎率和多胎带来的孕期和围产期的风险。
多胎妊娠对孕妇和胎儿都是一个负担,妊娠期心脏病、羊水栓塞、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都会升高。不管你怕不怕,反正产科医生是怕了。
虽然养囊的好处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养囊。
既然囊胚培养是胚胎再次优选的过程,那就意味着不是所有第3天的胚胎都可以形成囊胚。
如果到了第5天没有囊胚形成无法移植,对于患者和医生都是难以接受的。是不是有点后怕?那么,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会建议囊胚培养呢?
2013年,美国生殖医学协会(ASRM)提出以下囊胚培养策略:
“预后良好”的患者,例如年龄相对年轻、卵巢储备好、获卵数理想的周期,其囊胚培养的风险较小,建议行囊胚培养。
反复失败患者,囊胚培养可以进一步筛选胚胎,增加囊胚种植的几率,减少多次移植失败的压力;
“预后较差”的患者,囊胚移植不一定能增加活产率,有时界于中间状态的胚胎,也许早些在宫腔里反而更利于发育生长,因此不建议行囊胚培养。
2、如何提高养囊成功率?首先来分析一下受精卵会在中途停止发育的原因。实际上,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卵子自身所携带的能量不足以支撑卵子受精、分裂、持续发育到囊胚阶段,也就是卵子自身“营养不良”。
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卵子营养,提高线粒体功能,促进细胞分化等手段,来帮助提高养囊成功率。
(1)增加颗粒细胞帮助提高营养
卵子周围包裹着大量的颗粒细胞,帮助接收、识别并促进卵子发育所需要的信息物质、营养成分等。
在颗粒细胞的滋养下,卵细胞不断生长,将纳入的糖、脂类、氨基酸等营养存储在细胞内的不同部位,从而增加卵子的营养储备,帮助提高卵子质量。
(2)增强线粒体功能
线粒体是所有细胞的能量来源,对胚胎来说,也是一样,有了充足的动力,就能更好的生长发育。
而胚胎的线粒体全部遗传于卵子的线粒体,精的线粒体在受精后就被抛弃,因此增加卵子的线粒体功能,也是可以帮助提高胚胎的发育潜能。
而卵子的发育一般需要85天的时间,因此在试管前2-3个月,可以适当使用线粒体增强剂来帮助改善卵子线粒体功能从而助力养囊成功。
(3)降低胚染异常概率,促进细胞分化
从初期胚到囊胚,就分化出内细胞团和外滋养层,内细胞团将来会发展成婴儿部分,外滋养层会发展成胎盘,如果胚胎染色体异常时,就有可能导致分化出现问题,养囊失败。
因此减少胚染异常的概率,也是促进囊胚形成的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适当使用抗氧化剂及必须的辅酶Q10,来加强细胞中DNA修复酶PARP的作,减少氧化应激对精卵染色体及DNA的损伤。
总之,无论是试管婴儿还是自然备孕,提高自身卵子和精子质量,是帮助提高怀孕率的关键的因素之一!
做试管的姐妹也不必太过担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权衡多种利弊后,对胚胎的移植、冷冻或继续培养做出最合理的选择。相信最后我们都会成功抱上自己的宝宝!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会议通知、专家解读、科普资讯,文章中的图片等,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本平台转载出于向广大妇产科医生、生殖科及妇产科从业者,想要了解生殖的人士,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平台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
/历史好文/
/扫码加入医疗群/
/关注本公众号/
后台回复“报告”
获取《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白皮书》
等精选行业研报完整版!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