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会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未来科学家

来源:世展网 分类:人工智能行业资讯 2023-02-06 18:26 阅读:5772
分享:

2025年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GAIE

2025-05-22-05-24

距离154

转自 科技社团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教育、科技、人才相结合的重要枢纽,必须立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培养造就具有家国情怀的未来科学家。

科学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体性力量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当今国际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建设科技强国,不仅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更要立足本国自主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发展人才。

科学家群体是创新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体性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高产杂交水稻育种、首次实现体细胞克隆猴、人工合成淀粉,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银河-1号计算机到“中国天眼”FSAT、量子计算机,从“两弹一星”到国产航母、东风快递、天宫空间站……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等组成的科学家队伍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潜心致研、勇攀高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必须将科学家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将科学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年创新人才,主动引导他们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着重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积极鼓励他们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激励他们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家国情怀是科学家精神的鲜明底色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家国情怀,继承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家国情怀是科学家精神的鲜明底色,是科学家矢志创新的最深厚动力。近代以来,我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为中华民族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不懈奋斗,孕育出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再到“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初期,钱学森、郭永怀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带着“祖国哪里需要我,我们就到哪里去”的信念,投入到“两弹一星”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攻关中,奠定了新中国发展和国防安全的基石。进入新时代,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大飞机制造等重大科技突破,书写了当代科学家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壮丽篇章。

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新时代科学家必须主动涵养家国情怀,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勇做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家国情怀的未来科学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任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重点强化系统观念,切实推进教育创新,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家国情怀的未来科学家。

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帮助人才系好家国情怀的“第一粒扣子”;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将党的百年奋斗经验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铸造家国情怀的大学文化和精神品质,营造宽容失败、激励创新的氛围,激励青年学生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科学高峰、敢闯科技无人区。

强化思想引领。百年变局带来多元文化与社会思潮相互冲击,应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统筹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科研思政,实施好时代新人思想引领工程。发挥优秀科学家的示范带头作用,讲好“开学第一课”,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培养“大先生”、拓展“大格局”,让“强国一代”青年学生接地气、有朝气、长志气、增底气,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建强师资队伍。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集聚全球顶尖人才,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建设世界一流师资队伍。持续健全人才发展体系,激励追求学术卓越,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责任,明确导师是学生培养“第一责任人”。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的“大先生”队伍,由一流科学家培养未来科学家。

创新学科体系。建设能够适应发展引领未来的强理科、新工科、新文科。强理科建设要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强化原创导向,助力我国在世界科技竞争中实现更多领域的领跑;新工科建设要主动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开辟新赛道、发展新动能,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文科建设要关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借鉴各国所长,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通,厚植数理基础,注重理实结合,高度重视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在青年人才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探索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科教融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打造更多能够助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联动、融合发展的枢纽和平台,构建21世纪大学新形态。注重人才培养的创造性,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和科学史通识课教学质量;注重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对招生、课程、实践、评价、就业等关键环节进行科学设计,深化专业、教材、讲授、科研等关键要素综合改革,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注重人才培养的贯通性,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以兴趣引导专业、任务引导实践、全程导师制等方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注重人才培养的开放性,进一步拓展科教融合的内涵、边界、方式和载体,在全球范围内集聚整合优质科教资源,结合重大科技任务攻坚及战略型产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结合国家实验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科教融汇”,结合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按照中央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瞄准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未来科学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来源:《学习时报》

相关人工智能行业展会

2025年深圳国际元宇宙及电竞娱乐展MES

2025-02-17~02-19 距离60
51001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GAIE

2025-05-22~05-24 距离154
48492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06-01~06-01 距离164
48473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郑州世界数字产业博览会WDIE

2025-03-21~03-23 距离92
41696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北京全球数字经济大会Global Digital Economy Conference

2024-07-02~07-05 展会结束
41507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苏州人工智能展AIExpo

2024-12-10~12-11 展会结束
64530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3924230066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