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发展阶段的变与不变:绿色环保长期稳定发展的趋势保持,但部分细分市场的拐点提前或滞后;
投资趋势的变与不变:升级改造和下沉市场是投资新高地,但地方政府财政缺口扩大恐拖累投资;
运营服务的变与不变:运营为王的主旋律越唱越响,但依赖政府补贴的领域可能长期面临资金流困境;
战略打法的变与不变:产业融合深耕客户是再发展的一根支柱,但需审慎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趋势;
竞争态势的变与不变:头部企业的马太效应持续凸现,但隐形地方保护主义抬头恐造成地域壁垒高筑;
融资模式的变与不变:PPP、EOD模式持续发展占据主流地位,但绿色基金、REITs等发展不及预期;
企业转型的变与不变:数字化智慧化趋势与热度不减,但同时低碳转型、ESG也正在成为行业新热点。
发展阶段的变与不变
▏不变:绿色环保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趋势从2020年到2022年间,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以及国内经济均造成了巨大冲击,2020年我国GDP增速降至2.2%,是自1977年以来最低的一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部分实体经济行业遭遇重创,消费者信心大幅下滑,然而经辰于测算,新冠疫情对我国绿色环保行业规模的当前影响相对较小,尽管各类不利影响可能延后释放,但行业长期增长的趋势还在保持。一方面,绿色环保产业的公益属性比较强。一些细分市场,例如供水、污水、生活垃圾焚烧是刚需,可能会受到经济影响波动,但不会大幅度增减;一些细分市场例如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工业危废、废气治理等是工业、服务业的下游,单个上游领域的影响被分散了;还有一些领域以工程建设为主,在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受到了停工等暂时性影响,但国家积极复工复产,负面影响实际较为有限。总的来说,绿色环保行业的实际产值与GDP的关联比较紧密,短期会有波动,但不会超过GDP的波动幅度。另一方面,从2023年国内对新冠疫情开始实施“乙类乙管”政策,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大大减弱,提振经济重新成为核心工作,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3年经济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世界银行、亚开行、中科院等机构对我国2023年GDP增长率的预测基本都是在4.5%~6%,随着GDP增长回归正常水平(见图1),绿色环保产业也将再次回到稳定增长的状态。在充分考虑了我国人口在2022年开始进入负增长、城镇化进度有所放缓、利率持续降低等系列宏观经济因素的基础上,辰于对绿色环保领域的重点细分市场(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污水资源化、污泥处理、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环卫、工业危废处理、医疗危废处理、建筑垃圾处理、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农林剩余物、大气治理、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17个细分市场)的规模预测进行了修正,“十四五”期间这些细分市场的整体增长率与之前的预测相比有所降低,其中主要是2022年和2023年投资规模有所萎缩(见图2)。▏变:部分细分领域的拐点提前或滞后除了新冠疫情,这两年发生的许多大事也对绿色环保领域带来重大影响,例如2021年碳元年提出“30·60”双碳战略,强力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持续八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2022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二十大成功举办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绿色环保领域不同的细分市场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我们通常将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行业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就是拐点的出现。目前大多数绿色环保细分市场都处于成长期,何时到达成熟期是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根据辰于的观察,在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多重因素影响下,一些细分市场的发展超出预期,同时也有一些细分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我们最近更新了绿色环保领域各细分市场发展阶段的图谱(见图3)。成熟期拐点提前达到的领域是:公益属性强,属于重点民生领域、补短板领域的细分市场。例如水务板块中,供水、污水等行业属于最早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在“十三五”期间就相继进入了成熟期;固废板块的发展虽然整体滞后水务板块,但其中与生活垃圾、畜禽废弃物相关的细分市场,近几年里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补短板建设等工作推进,需求释放已经过了顶峰,目前生活垃圾焚烧率在城市已经达到70%,环卫的市场化率达到90%以上,畜禽废弃物处置随着整县推进工作的逐步完成,处置率也达到了80%。我们预计这些行业将提前进入成熟期。成熟期拐点将滞后到达的领域是:由于商业模式未打通、技术创新不给力、政策标准不到位等尚未打开局面的细分市场,一些行业如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置等,需要市场接纳其产出物以打通商业模式,但受制于疫情期间的物流运力紧张、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消费市场受挫等因素,进展较为缓慢;而受制于技术的细分市场,在市场信心下降、融资市场遇冷的环境中,行业整体技术研发投入也受到负面影响。2投资趋势的变与不变
▏不变:升级改造和下沉市场是投资新高地自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来,十九大、二十大对于绿色环保领域的成绩定性有所不同:十八大的表述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九大的表述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二十大的表述是“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很明显,绿色环保领域的“跑马圈地”、新建投资遍地开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十四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投资将更加侧重于薄弱地带、落后地带——一类是城市老旧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一类是以下沉市场为主战场的绿色环保建设,辰于在十三五末就如此判断。一是城市老旧环保设施升级改造。众所周知,一些早年建设的环保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使用需求,面临着升级改造,例如在水务行业,供水的提标改造一直在各地持续开展,其中管网的升级改造是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辰于测算,供水和污水管网的新建投资在“十三五”末达到顶峰,但管网改造升级的投资却在持续增长,到“十四五”末期将达到512亿元,与新建投资之间的差距持续缩小(见图4)。二是以下沉市场为主战场的绿色环保建设。“十三五”期间,互联网、电商纷纷走出大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县城、农村发力,维持用户群体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拼多多就是依靠下沉市场杀出的一批电商黑马,2020年其活跃买家数超过了阿里巴巴。互联网领域的下沉市场竞争尚未结束,绿色环保行业的下沉市场却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继脱贫攻坚之后,乡村振兴工作将成为重要的经济、政治任务,而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是城乡融合发展,与广大农村地区连接的是广大的县域城市,以县级城市为核心、连带周边村镇共同开展的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项目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遍地开花结果。更具体的,农村的供排水、垃圾转运处置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将首先发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之一。辰于测算未来几年,相关的市场规模每年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见图5)。▏变:地方政府财政缺口扩大恐拖累投资正如大家知道的,绿色环保领域的投资依赖于政府财政资金,一是一些不具备运营属性的设施需要由政府承担,二是一些收益较差的项目即使包装成PPP,也需要政府出资一部分才有社会资本愿意进入。但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一直处于长期扩大的趋势,例如2021年财政预算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的缺口达到了近10万亿,是“十三五”之前的将近两倍(见图6)。自从2014年新《预算法》实施以来,发行地方债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唯一合法渠道,加上中央对地方政府隐性债的问题越收越紧,2017年中央表态隐性债问题要终身问责、倒查追责,地方政府的债务数字回归真实。从数据上看,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超过35万亿,是2018年的两倍水平,5年内年平均增长速率达到17%(见图7),这一趋势是不能长期维持的。地方城投企业往往承担着来自于地方政府的政治任务开展投资建设,或者替政府举借债务(属于违规的隐性债),业界一般认为地方城投的债务最终也将由地方政府承担,因此也代表了地方政府的债务。从数据上来看,目前地方城投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66万亿,占GDP的比重达到54.5%(图8)。除了举债,增加财政收入是最后一条路径了,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长期以来依赖土地出让,2021年这个比例达到了41.47%。房地产市场遇冷则导致土地财政难以长期维持,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较2021年降低了20%,而且业内大多预测2023年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下跌(见图9)。所以必须要清楚,事情就是如此糟糕——举债不可持续,土地出让等收入不乐观,但钱越花越多,地方政府缺钱的局面恐怕会长期持续,这将拖累绿色环保领域的投资。以2023年来看,2022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研究机构预测2023年财政赤字率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到3%,但财政资金将更多投向保民生、“十四五”重大工程,专项债要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投向绿色环保领域的比例在2022年只有4%(见图10),2023年这一数字预计很难增加。3运营服务的变与不变
▏不变:运营为王的主旋律越唱越响据了解,绿色环保行业进入运营时代的提法从2019年开始就有了,由城镇供水等成熟行业带头,新建投资的规模快速萎缩。到2023年,类似城镇供水这样的细分市场越来越多了,例如工业危废、生活垃圾焚烧等行业的投资热度迅速下降。事实上,不止是一些细分市场如此,整个绿色环保行业的主周期也已经越过了投资持续增长的阶段。二十大“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表述也印证了这一点,很多该建的已经建了,剩下的以“硬骨头”为主。根据辰于测算,绿色环保领域的投资在2020年已经达到顶峰,投资在“十四五”时期开始走下坡路(见图11)。这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两个变化:一是依靠投资拉动规模快速增长的时期真的一去不复返了,企业要想保持快速增长必须切入新的领域,我们对绿色环保行业目前收入规模排前20名的上市企业的固定资产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发现这些企业的非流动性资产增速在2019年达到顶峰后开始大幅下降,2021年仅增长了5.2%,降速的趋势非常明显(见图12)。二是工程建设环节的钱挣不到了,企业只能从运营环节想办法,要是运营不善导致亏损,烂摊子将很难收拾。而实际情况是,国内环保企业在运营上还需要持续提升功力,从数据上看,最近5年排名前20名的环保上市企业的净利润率在持续下滑,并且排名越靠后净利润率越低(见图13),提升运营水平将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变:依赖政府补贴的领域可能长期面临资金流困境除了运营本身要面对的原材料价格风险、技术风险、安全风险之外,不少企业恐怕还将长期面临现金流安全的风险。2022年12月,新冠疫情放开后,有机构对核酸检测行业的企业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15家公司的总营业收入为877亿元,与同期相比增加了6成,但应收账款也达到了440亿元,同比甚至增加了7成,欠钱的以地方政府、公立医院为主,地方财政缺钱导致企业现金流枯竭的问题十分严峻。为什么要说核酸检测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因为部分绿色环保细分市场现在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主要是那些以地方政府为主要客户、依赖各级政府补贴的行业,包括环卫、生活垃圾处置、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置等一批细分市场,收不到服务费、收不到补贴的情况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了。根据辰于对前20家环保上市企业的统计发现,目前这20家企业的应收账款总规模达到了841亿元,光大环境、北控水务、首创环保等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都很高(见图14),主要就是垃圾焚烧、环卫、污水处理等业务带来的。这20家企业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较2018年已经腰斩,下降的趋势目前还没有扭转的迹象(图15),再持续下去恐将危害企业的现金流安全,大国企尚可靠实力雄厚支撑,广大的中小企业又要如何度过现金流危机呢?不得不说,应收账款的问题不易解决,虽然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要是因为应收账款跟地方政府关系闹僵了也不行。从长期来看,结合前面讲到的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困难的现状和趋势,这个问题或将伴随企业很久的时间,说到底,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缺口的问题不解决,企业现金流安全的风险就会一直存在,企业应当早作准备。4战略打法的变与不变
▏不变:产业融合深耕客户是再发展的一根支柱“十三五”时期,很多大型绿色环保企业都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是建立全产业链、从单一业务走向多元业务,业务遍及水务、固废、大气等多个领域,多条业务线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发展,打造不同的技术研发、资质能力、团队基础、客户资源,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而从“十四五”开始,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伴随着运营时代一起来的,是存量竞争时代的开启,换句话说,大力开拓新项目、开拓新客户的难度比过去大太多,各业务线想扩大规模但缺乏后劲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原因之一是,在这么多年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利益分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势,再想打入可能会面临多方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战略的思路需要有一定的转变。在各业务线都具备了一定技术、运营经验,运作一个项目不成问题的基础上,将市场思路从开发新客户转变为挖掘老客户是顺势而为,将N个客户对应N个项目的现状,变成N个客户对应2N个甚至3N个项目是可期的未来。事实上,绿色环保市场的需求一直以来都是朝着一体化、综合性服务转变的,深耕客户也是顺应客户的实际需要。而企业也需要尽快打破内部各业务线之间的隔离,从以业务为划分的组织架构转向以客户为划分的组织架构,或者业务+客户矩阵式组织架构,尽一切可能将每一个客户与每一个可行的业务进行链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实现良性的发展。
▏变:后疫情时代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需审慎应对“VUCA时代”一词在最近几年的出现频率大幅上升,讲的是目前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不确定性增强,这种论调的出现与疫情带来的对世界的冲击有较大关系,但事实上疫情因素只是催化剂,早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时就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论断,疫情带来的全球公共危机让本身就存在的风险、不稳定因素更快、更猛烈的释放了出来,这一系列连锁反应重塑着消费者习惯、商业竞争环境。随着世界进入“后疫情时代”,外界环境的快速变化与难以预测,时常会让企业陷入迷茫,什么样的战略才是正确的战略,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选择?华为在疫情之前就受到美国打压这样一个非常剧烈的外部环境变化,五年下来,华为依然保持在2022年中国纳税企业第三名的位置,虽然华为目前还面临巨大的风险,但无疑其采取的策略在短时间内看是奏效的。虽然绿色环保企业与华为的处境并不具备可比性,但是华为的做法却是值得学习的。有一点点断章取义的用一句任正非的话,“在不确定的时代要有确定性的抓手”,变化的是外部环境,但企业内部要有定海神针,要稳扎稳打,不能随波逐流。具体的,辰于提供了3条最主要的对策:一是保持核心业务定力。盲目扩张、业务多元化不应该再成为重点选项之一,企业要明确核心业务群有哪些,牢牢把握自身核心业务的竞争力,维持核心业务的稳定收益,及时退出长期无法实现盈利的业务。二是保持强大的组织能力。重视人力资源工作,从企业的组织、人才、文化三方面入手,从全局出发将企业上下凝聚为一个有机体,综合运用多种杠杆和手段提升组织的有效性、灵活性、执行力,使企业时刻准备应对各类突发情况。三是持续创新升级。科技、互联网的发展对世界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绿色环保行业也有许多新生事物正不断出现,数字化、智慧化、安全、低碳、新能源、新材料等不断发展,企业不能坐视不理,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头才不会被淘汰。另外,加速“走出去”也将是一个选项,在国内有些市场不那么好做的情况下,就看看国外的市场吧。2022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满十周年,在这样的契机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国外市场进行拓展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篇:竞争态势的变与不变:头部企业的马太效应持续凸现,但隐形地方保护主义抬头恐造成地域壁垒高筑;
融资模式的变与不变:PPP、EOD模式持续发展占据主流地位,但绿色基金、REITs等发展不及预期;
企业转型的变与不变:数字化智慧化趋势与热度不减,但同时低碳转型、ESG也正在成为行业新热点。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