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录于话题
如何增进老年民生福祉,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2022年12月1日的《中国社会报》,刊发了杭州、成都、福州、上海、淮安、渭南等6市民政局局长的同版撰文,深度解析养老服务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深化“大社区养老”改革 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金名片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凌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养老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水平建成幸福颐养标杆区”为努力目标,以数字赋能“一老一小”为工作抓手,积极构建“大社区养老”新格局,全力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家门口幸福养老”新场景。
聚力“共颐养”,在深化制度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对照国家和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研究出台杭州市级基本养老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和清单,找准高频需求事项和服务供给短板弱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更可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场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养、激励扶持等配套制度,破解传统政策执行中的“一刀切”问题,提升公共服务弹性供给能力。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提质扩面,2023年计划全市新增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4800张,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上门服务。
聚焦“大社区”,在优化养老服务生态上下功夫。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紧扣“大社区养老”新格局,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全龄友好城市、幸福颐养天堂”品牌。编制发布《杭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空间上推进小型化、嵌入式的养老机构布点,功能上引导重点建设护理型养老机构,设施上强化街道、社区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错位经营和标准化建设,形成身边、家边、周边的“15分钟幸福养老服务圈”。打造多层次康养联合体,实现护理康复资源进社区、进家庭,加快医康养有效融合。制定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相关支持政策和运行机制,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参与,激发互助养老活力。
聚能“数智养”,在打造幸福颐养场景上下功夫。持续深化数字赋能“一老一小”集成改革,大力推进人口、医疗、社保、救助、教育、基层治理等数据的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归集贯通,拓展预测预警、智能分析、决策辅助等功能。从适老化视角出发,优化技术设计逻辑,帮助老年群体弥合“数字鸿沟”,确保实用、管用、好用。加快推进国家、省级相关试点任务,深化“全城通”智慧助餐试点,推动“全城通吃、优惠通享、卡码脸通用”。加快建设推广安居守护、两床融合、邻里康养、慢病管理等特色应用场景,探索形成“线上快响应、线下有支撑、服务零距离”的数智颐养新路径。
创造宜居美好生活 增进老年民生福祉
四川省成都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宏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养老服务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四川省成都市民政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通过完善“三项制度”、增强“三类保障”、推动“三个协同”,真正把公园城市发展红利、建设成果转化为老年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美好体验。
完善养老服务“三项制度”。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强化兜底性、普惠性、市场化养老服务的分类指导,聚焦失能、失智、残疾、无人照顾等困难群体,制定完善成都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动态调整。完善居家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分类巡访机制,着力化解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安全风险。支持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居家安全监护设备,推动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开展“物业+养老服务”试点,因地制宜提供助餐、助洁、助行等服务。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落实《养老机构行政检查办法》,开展多部门联合协同的综合监管执法,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全市养老领域监测与评价,按照监测评价结果对全市养老机构实施分类管理。
增强养老服务“三类保障”。增强养老服务法治保障。落实新修订的《成都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对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从业人员奖励、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等系列惠企惠民政策进行规范,切实保障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增强养老服务用地用房保障。探索出台养老服务用地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用地保障向养老服务设施倾斜。按照《成都市公园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导则》,实行“两无偿一优先”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探索将长期空置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增强养老服务资金保障。把养老服务发展所需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至少55%的市本级福彩公益金用于发展养老服务。加快推进财政补贴从“补砖头”“补床头”向“补人头”转变,适当提升对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服务补贴标准。
推动养老服务“三个协同”。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协同。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职能职责,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同向发力,建立“事业保障产业,产业推动事业”的高效协同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从“做大馅饼”转向“补短板”、从注重增长数量转向注重发展质量。推动农村和城市养老区域协同。推动县有养护型敬老院、镇有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有互助式养老服务站点的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探索“以城带乡”的模式,推动城市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农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推动传统服务和智慧养老线上线下协同。加快推进“养老一件事”智慧场景建设,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地图”和“关爱地图”实现多元化养老服务的线上响应和线下协同,确保供需精准匹配、有效对接。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持续丰富完善线下渠道,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聚焦『巧思、实效、数治谱写『幸福养老』新篇章
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沈 昕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进民生福祉、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一系列新部署,为深度老龄化背景下探索“大城养老”实践指明了方向。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巧思、实效、数治”,在“一圈、一网、一链”建设上持续发力,谱写长宁“幸福养老”新篇章。
融入“巧思”,画好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寸土寸金、深度老龄化是长宁区的突出特点。在养老设施布局上需要融入“巧思”,因地制宜整合设置各类养老设施场所和功能。围绕老年人最为关心的“养、食、居”三件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新增养老床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等“为民办实事”项目、“民心工程”,确保到2025年年末,每万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0张,每千人拥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50平方米,提高护理型、保基本、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占比;开展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等提升行动,助推“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体系更为便捷可及,勾勒出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的新图景。
突出“实效”,织密多元养老服务“供给网”。长宁区民政部门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不断增进老年民生福祉。在医养结合签约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养老院+互联网医院”“社区养老设施+互联网医院”的模式,健全长护险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家庭照护床位为补充的失能老人照护体系。优化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打造金色系列品牌化服务项目,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托养、助餐、失智照护、体养结合等服务,促进各类养老服务形态融合发展。健全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依托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老伙伴计划”“老吾老计划”,积极发挥初老者、志愿者等队伍作用。
聚焦“数治”,健全智慧养老治理“生态链”。根据长宁“3320”数字战略,区民政部门将持续贯彻落实数字养老专项行动,加快推动“试点+平台+场景”老龄社会治理生态链建设,提升老龄化社会治理效能。紧扣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养老特色实验基地和全国首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区)“双试点”机遇,推动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迭代升级,探索“数字民政”平台建设,实现养老服务“一屏监管”,健全多维度、数字化、精细化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加快为老服务“一键通”、智能水表、高龄老人居家安全等智慧养老标杆应用场景落地;依托区养老服务专项基金等“助推器”,支持养老领域“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借智借力探索智慧养老伦理标准、评估指标,为智慧养老治理提供支撑;与长三角结对地区在政策互通、标准互认、项目共建、人才共育等方面加强协同交流,厚植长宁宜居颐养品牌。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宁区民政局将始终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奋力推进养老服务从“有”到“优”,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转变,让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厚植敬老情怀 永葆为民初心
福建省福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振松
不断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每位老年人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是每个民政养老人肩负的重大责任与光荣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养老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上,福建省福州市将不断努力奋进,围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聚焦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增进老年人福祉。
不断夯实基本养老服务。扎实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持续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力度,开展老年人助浴试点,带动机构养老服务延伸进家庭,把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送到家庭、送到老年人身边和床边。
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继续以长者食堂建设为抓手,持续擦亮“长者食堂+学堂”品牌,在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基础上,不断丰富长者食堂内涵和外延,带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整体提升,让老年人住在家里、食在社区、学在社区、乐在社区。
持续提升机构养老品质。加强养老服务监管,制定出台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制度,规范会员费、一次性医疗保证金等费用的收取、使用等,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持续扶持社会养老机构发展,扩大各类养老床位供给,确保养老床位数和老年人口数同步增长。
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大力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推进全市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行动,探索建立探访关爱老年人服务机制,组建农村助老员队伍,深入推进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打通为困难老年人服务的“最后一米”,增强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理念,也是做好民政工作、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福州市将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起点,踔厉奋发,守正创新,久久为功,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担当新作为
江苏省淮安市民政局局长
李 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养老服务宏伟蓝图,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持续增进老年人福祉,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江苏省淮安市着力构建养老政策全到位、孝老关爱全方位、敬老氛围全社会的“三老三全”工作体系,为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打造养老政策全到位保障体系,让老年人“养得起老”。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机制,深入构建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保障体系。加强政策保障,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淮安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2022年版)》,涵盖老年人出行、就医、保险、再教育、社会参与等32条内容;率先出台《新建住宅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用房规划、建设、验收和交付管理实施办法》,解决养老服务用房配而不建、建而不交等难题;创新出台《淮安市民政服务机构“红橙黄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分色安全动态亮牌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服务保障,引导社会力量投资7.8亿元参与“十四五”规划14个养老服务重大工程项目,推动多元主体举办的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普惠养老机构,以及嵌入式、多功能、专业型社区养老站点高质量发展。
打造孝老关爱全方位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养得了老”。健全养老服务投入增长机制,科学拟定34个重大项目全部入库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清单,今年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中央福彩公益金、南北合作资金等项目支持达到1.03亿元。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首批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获得奖励资金58.9万元,选拔优秀养老护理员参加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荣获三等奖。完善养老服务关爱保障网络,建设以“淮安市虚拟养老院”平台为中心的“互联网+”智慧养老网络,今年已为21.3万余名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200余万人次;全市209家养老机构全部安装远程影像监管系统,建立“线上+线下”“人防+技防”远程数字化服务网络,坚决守住机构安全底线;创新开展“物业+养老”服务试点,为社区老人提供智能看护、紧急救助等服务。
打造敬老氛围全社会参与体系,让老年人“养得好老”。深化“党建+养老”模式,促进党建引领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鼓励老党员老有所为积极投身社会参与,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党建文化阵地。深化互助养老模式,发挥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四方力量,以老人互助养老为主,以志愿者服务为辅,在城市社区试点“时间银行”量化存取良性循环机制,在农村地区建设互助养老幸福大院。发挥典型选树效应,2017年起连续6年组织开展“十大孝星”“十大爱老明星”“十大老有所为明星”“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养老院长”等系列评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认同感、获得感和凝聚力,有力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老年群体。
提升养老护理职业培训质效
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渭南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党耀升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养老护理员队伍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养老服务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部署,陕西省渭南市将围绕打造“人人懂技能、家家有持证”的“渭南护工”品牌,以“百千万”养老服务骨干人才培训为载体,大规模、高质量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提高站位,高点推动。制定《渭南市加快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乐养宜居城市三年(2021—2023年)行动方案》,把养老服务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民生建设“十项重点”,成立市、县两级养老服务工作专班,制订年度养老护理员培训计划,把培训指标分解至各县(市、区)和各服务机构,列入量化考核指标,坚持周小结、月调度、季考评,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动、追赶超越的良好态势。
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对全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深度调研,全面了解培训基地在教学设施、食宿保障等方面的承接能力。对现有2个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基地进行合理分工,一个针对养老机构,着重技能提升;另一个针对居家社区养老,侧重基础护理。对护理工作“零基础”学员,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重点培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确保离校就能上岗工作;对机构在职学员,突出多能训练、技能提升,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协力配合,严密组织。在人才队伍“百千万”培训工程中,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工训矛盾,合理安排参训人员和培训班次,小间隔、多批次密集组训。民政部门和人社部门联合成立培训指导组,严把培训师资力量关、课程安排关;督促培训基地按标准设置教学场地、按课表实施教学,随机对培训教学情况进行抽查,现场指出问题,限时整改落实。灵活组织教学,既有专家解读养老政策知识,又有小组互学强化理解;既照顾学员的共同性,又考虑个人的差异性,培训受到了学员的认可和好评。
主动作为,激发活力。按照《渭南市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管理办法》,为每个幸福院培训2名照护人员,持证上岗,解决幸福院工作人员缺乏的问题。坚持以赛促训,连续3年举办全市“福彩杯”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市人社部门按规定对获奖选手晋升职业等级。组建护理能手示范团队,推动全国、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护理员以老带新。评选“最美养老护理员”,宣传其先进事迹,提高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
渭南市还将通过实施“大练兵、强本领行动”,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第九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养老人的年度盛会,您不容错过!
点击链接,查看展区介绍 ↓
延伸阅读:● 养老快讯 | 老年食品成为食品产业朝阳赛道;无创电刺激可改善老年人记忆力;北京助力长者暖心出行
● 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养老储蓄占收入比例27%,平均年龄从38岁提前到35岁
联系组委会展位咨询
周女士 15112122935
参观咨询
孙女士 13902267251
邮箱:SICinfo@polycn.com
官网:www.silverindustry.cn
关于保利展览
SIC老博会组展单位广州市保利锦汉展览有限公司始创于2000年,是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048)控股的专业展览主办机构,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会展品牌,提供国际性的展示与交流平台,帮助客户开拓无限商机。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