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静电小则电人,
大则引起火灾、爆炸!
一不小心就擦出“火花”的季节,
静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不可忽视!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大多数介质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和积聚静电。如果这些电荷不能及时泄放,逐渐积聚到一定程度,极易发生静电放电,引燃易燃易爆的气体、液体蒸气或悬浮的粉尘与空气形成的可燃混合物,导致火灾甚至爆炸事故,危害人身安全,影响正常生产。案例一
喷溅卸油产生静电引发爆燃
2005年3月3日,某石化分公司炼油厂装运车间进行污油回收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燃事故,汽车槽车司机及在罐顶作业的操作工共2人当场死亡,另一名操作工烧伤。
事故原因
作业人员违反防静电管理规定要求,在用车载泵向污油罐倒污油时,倒油胶管出口未插入污油罐液面,形成喷溅卸油,导致污油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引燃罐内气体,发生爆炸。
案例二
气体冲刷管道产生静电引发爆炸
2010年7月22日,贵州某化工公司变换工段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
1#变换系统副线管道发生泄漏,气体冲刷产生静电,引爆现场可燃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氢气等),导致空间爆炸。
案例三
未落实防静电措施引发闪爆
2019年1月11日,某石油公司承包商在加油站进行清罐作业时发生闪爆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故原因
承包商作业人员穿着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工作服、工作鞋进入油罐作业,且在作业过程中使用不符合导静电性能要求的绳索拉拽铝桶向罐外运油,导致作业过程中静电聚集、放电,引燃罐内油蒸气发生闪爆事故。
既然,静电对安全生产危害如此之大,
我们应该怎么加强防范,
避免静电危害呢?
小编来为大家支招了~
生产装置和设备应尽量采用金属等防静电材料、等电位连接和静电接地措施。移动设备应采用报警接地装置,在操作前接好,操作结束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后才能拆除。
生产过程中若不能采用改善工艺条件等方法减少静电积聚时,应根据情况采取静电缓和、消除和监控等措施。
甲乙类可燃液体应通过管道或鹤管从底部进入槽车、罐车以及储罐等,并采取流速控制措施。
加油站汽车罐车卸油、静置时间等应该执行操作规程,自助加油设施应采取消除人体静电措施。
可燃液体检尺、测温、采样等应采用防静电器具,符合静置时间并按操作规程执行。
化工粉体生产、风送、储存等过程中,应设置进风口在安全料位以下的反吹净化风系统,尽量避免形成75μm粒径或更小的细微粉尘,防止料仓积聚过多挥发气体。
新改扩建装置的料仓应根据工艺特点和粉料特性设计静电消除和监控设施,料仓进风管及其他金属支撑构件应尽量避免出现金属突出物,无法避免时应进行防静电处理。
在化学纤维静电电位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采用静电消除器或使带电体周围空气离子化的措施,以消除所积聚的静电荷。
应及时清理作业场所散落的可燃性粉尘,防止产生爆炸或燃烧。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进行打磨、喷砂、喷涂等易产生静电的施工作业时,应采取静电泄放措施,避免静电积聚。
在泵房门外、上储罐扶梯入口处、装卸作业区内操作平台扶梯入口处、码头上下船出入口、加油站(点)卸油口处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作业场所,应设人体静电消除装置。
人员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正确使用防静电用品。
小编提醒:
秋季干燥,设备设施易产生
静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无论企业还是个人,
一定要严格落实防静电安全措施,
千万别让安全意识“打了盹”。
来源:班组安全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静安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