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稻纵卷叶螟是江苏省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全国一类农作物病虫,主要以幼虫啃食叶肉造成白叶,或吐丝将叶缘缀连形成束叶,尤其3龄后幼虫进入暴食期,2-4叶束成一起成为虫苞,幼虫在虫苞内取食,形成大量白叶。水稻生长后期,若功能叶被害,则空瘪率增加,粒重降低。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江苏每年发生3300-5000万亩次,尤其沿太湖、沿江等地五(3)代、六(4)代持续重发,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威胁。
当前稻纵卷叶螟虫情
今年受梅雨期降水量少带来迁入量较少、7月初以来持续超过35℃以上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从江苏全省来看,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总体较轻。
7月底以来,沿太湖、沿江及沿海等地出现稻纵卷叶螟的成虫峰,蛾高峰日集中出现在8月6日前后,据卵巢解剖,以本地羽化为主,峰期亩蛾量100-400头,高的田块2000-3000头;百穴有效卵量150-400粒,高的800-1200粒。近期持续高温,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低龄幼虫存活及危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有效卵量仍然较高,同时为六(4)代提供了充足虫源基数。针对这部分达标虫量田块,需开展防治。
防控技术要点
1.强化监测调查,把准发生态势。针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植保机构需要做好“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与查卵相结合、查虫卵与赶蛾相结合、灯下调查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四结合”措施,辅助智能性诱监测设备等手段,准确掌握害虫发生消长动态,根据“治早治小,达标防治”原则,把准防治适期,及时发布病虫信息。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防效较好,3龄后高龄虫难以防治,农户要根据病虫信息,在防治窗口期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2.强化科学用药,优选用药组合。在生产中,以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为代表的双酰胺类药剂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主打药剂。大田施药时可添加有机硅等农用助剂,提高药剂延展、粘附性,以及渗透性,提升产品药效;酌情与不同作用机理(甲维盐、茚虫威、甲氧虫酰肼、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复配,保持持效性的同时兼具速效性,也可提高药剂对大龄幼虫的防效,注意与其他药剂进行轮换使用,延缓产品抗药性。
3.强化施药管理,提升防治水平。高温时节用药极易造成施药人员中暑中毒事故发生,用药时务必避开高温,禁止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用药,应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起早贪黑”用药;要避免人背机器在高温时间进田施药,有条件地区组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替代一家一户开展防治,提高防治质量,保证人身安全。要用足水量,尤其无人机飞防亩用水量不低于2升。
另外,各地可因地制宜根据虫情采取生态控害等非化学防控技术措施,推进综合治理。
1.诱杀技术。一是性诱:使用稻纵卷叶螟性诱剂,每种性诱剂每亩田安装1套,诱捕器间隔30-50米,诱捕器最底端在秧苗期离地0.5米,齐穗后低于叶面15厘米,根据持效期定期更换诱芯;二是食诱:使用稻纵卷叶螟食诱剂,每亩使用1-3套,诱捕器进虫口的高度需高于作物20厘米,并且随着作物生长调节高度,根据持效期定期更换诱芯;三是灯诱:可于综合种养田块安装杀虫灯,根据实际情况,每15-30亩安装一台。
2.释放天敌。于稻纵卷叶螟各代成虫始盛期开始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减少田间害虫卵量,每代次间隔3-5天放一次,共释放2-3次,根据虫情可以减少或增加1-2次,每次放蜂约10000头/亩,每代次约30000头/亩。放蜂时需避开持续超过35℃以上高温。
3.生物药剂防治。中等偏轻发生地区和田块,可使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开展防治。此外,田埂边可种植芝麻、大豆、菊花等蜜源植物涵养天敌,合理水肥管理,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来源: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创新团队、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家指导团队
关于召开“第二十二届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肥料及农业装备展览会”、“第五届现代农业服务展览会”的通知
关于开展生态环保优质农业投入品(农药类植保产品)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