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2025年6月26日至28日,北京首钢会展中心将迎来一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技盛宴——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安全产业博览会。本届博览会以“聚焦应急安全,引领产业创新”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其中,智能遥控救生圈作为水域救援领域的革新性产品,将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
科技赋能,重塑水域救援模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上活动普及,溺水事故频发,传统救援方式面临响应速度慢、风险高等挑战。智能遥控救生圈的诞生,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方案。该设备集成遥控技术、人工智能、北斗定位系统及高性能浮力材料,具备以下核心优势:
01
极速响应:
搭载电动喷水推进系统,空载航速可达5米/秒,能在数分钟内抵达溺水者位置,为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02
精准操控:
通过遥控器或移动设备,救援人员可远程控制救生圈方向、速度,甚至规划最优路径,适应复杂水流环境。
03
安全保障:
采用双面行驶设计,配备一键返航及失联自动返航功能,即使信号中断也能安全返回;高性能浮力材料可承载成人重量,确保溺水者稳定漂浮。
04
多功能集成:
部分型号搭载照明、通讯模块,支持夜间救援及实时语音联络,提升救援效率。
实战验证,应用场景广泛
从山东威海的海上救援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应急屯兵点,智能遥控救生圈已多次在实际案例中展现价值。例如,2025年8月,威海警方利用该设备成功救回被暗流卷至深海区的15岁男孩,全程仅用时3分钟,避免了传统救援中人力无法抵达或风险过高的问题。此外,在洪涝灾害中,智能救生圈可快速投送至被困者身边,配合无人机实现空地协同救援,显著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产业博览,共筑安全防线
本届博览会特设防汛救生器材专区,集中展示智能救生圈、自动气胀救生衣、水下机器人等前沿装备。参展企业将通过实景模拟、技术路演等形式,全方位呈现产品在复杂水域中的实战能力。例如,某企业展出的遥控救生圈具备1500米超远距离操控能力,续航达70分钟,可应对湖泊、河流、近海等多场景需求;另一款搭载热成像仪的无人机救生系统,能在夜间或浑浊水域中精准定位溺水者,实现“空投+监控”一体化救援。
行业展望,创新驱动未来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全球智能遥控救生圈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0%的速度扩张,2028年有望突破数十亿美元。亚太地区因水域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博览会期间,行业专家将围绕“智慧应急与水域安全”展开研讨,探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进一步赋能救援装备,推动产业向智能化、多功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2025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安全产业博览会不仅是技术展示的舞台,更是产业协同创新的平台。智能遥控救生圈的亮相,标志着水域救援正式迈入“人机协同”新时代,为全球防灾减灾事业注入科技动能。
关注微信公众号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