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关税风暴下的破局之道:
海产品出口转内销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水产品加征关税政策持续升级,罗非鱼、虾类等主力出口品类综合税率飙升至79%,导致订单锐减、库存积压。与此同时,越南、厄瓜多尔等国的竞争加剧,全球水产贸易格局正被重塑。面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出口转内销不仅是企业的自救选择,更是激活国内消费潜力、重构产业链的战略机遇!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8万亿元,是出口美国市场的10倍;京东、盒马等平台已启动超2000亿元采购计划,助力外贸产品快速触达消费者!
1
政策红利释放
商务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提供税收减免、资质互认等便利。上海自贸区首创“保税+展示交易”模式,实现出口标准产品零时差内销。
2
消费升级需求匹配
国内中高端市场对优质水产品需求激增。挪威三文鱼、蓝鳍金枪鱼、澳洲龙虾、厄瓜多尔白虾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各大电商平台热销,价格亲民化趋势显著。第19届上海国际渔博会将有抖音电商入驻现场直播,全程助力企业冲刺曝光。
3
渠道与供应链重构
电商平台赋能:京东开设“外贸优品专区”并提供流量倾斜,永辉超市推出15天极速上架机制,大幅缩短流通链路。
成本优化:出口级产品转内销虽需调整包装与认证,但规模化采购与平台补贴可摊薄成本,如国联水产通过电商直供降低终端售价30%。
4
品牌价值提升
“出口品质”标签成为差异化竞争力。调查显示,消费者愿为高质产品溢价10%-15%,但需强化“同线同标同质”认证背书。
上海国际渔博会具有高质量的专业观众人群,在往届数据支持中,有69.3%来自消费内里强劲的华东地区,且 41.21%的观众聚焦水产品采购,33.47%关注精加工食品。采购商类型覆盖进出口贸易商、餐饮连锁、电商直播等高需求群体。
展会现场提供智能化采购配对,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供需,2024年展会现场专业观众达10.7万人次,现场促成多笔大额贸易合作和项目签约。
上海国际渔博会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盛会之一,有超高的媒体曝光度,往届合作媒体超百家,线上平台投放总曝光近三千万次。
2025年展会将推出“外贸优品专区”,提供线上+线下流量倾斜,加速品牌破圈。上海渔博会的多重资源优势,将成为企业打开内销市场的黄金平台!
当关税风暴倒逼产业转型,中国水产企业正以“出口品质”反哺内需市场,而上海渔博会将成为这场变革的关键枢纽。立即行动,让世界级鲜味走进中国餐桌,让危机成为品牌跃迁的跳板!
点击 阅读原文 好展位 抢先订!
阅读原文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