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美丽中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指示精神,强化先进成果转化落地,实现环保产业规范健康发展,4月20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慕尼黑博览集团、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环境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交流年会”在上海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以“‘美丽中国’目标十年展望——科技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围绕绿色产业链构建、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流域综合治理、标准化引领等关键议题开展深度交流与研讨,旨在凝聚科技创新合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向新征程,为业内人士搭建政府、环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媒体等多方互动交流平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于会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夏科家参加大会开幕式并致辞。生态环境领域管理部门、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等500余位专家代表出席会议,共同为环保产业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一、开幕式
于会文副部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全面增强,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于会文副部长强调,广大环保企业要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将发展目标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紧密结合,主动融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和服务优势,为各地提供精准化、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机遇,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市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牵头跨领域合作、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开展跨领域、跨行业合作,打破行业壁垒,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于会文副部长在致辞中还表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作为推动环保科技创新、促进环保理念传播、助力环保人才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桥梁纽带,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希望广大企业充分利用环境技术大会暨上海环博会这一交流平台,加强各方优势资源对接合作,切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夏科家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精神,以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为总牵引,统筹构建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与转化平台,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撑。
环境技术大会自2017年正式命名召开以来,已历经七载。会议聚焦环保产业改革、科技攻关、创新升级等行业发展痛点,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分析及成果分享,为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是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顶级盛会之一。本次大会以“‘美丽中国’目标十年展望——科技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在此十年之期的关键节点,生态环境领域各界同仁要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激发各界投身绿色发展的信心与动力,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二、成果发布
环境技术大会以“技术”为核心导向,本次会议特别设置了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发布环节,首次公开发布了2024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计13项获奖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强大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特邀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祖信做了题为《中国城市河流治理关键要素分析》的主旨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城市河流污染主要存在全年污染、晴天污染和雨天污染三大类型,未来治理需继续完善雨污分流体系,科学实施底泥治理,并充分发挥河长制统筹协调作用。她特别指出,水质改善是生态恢复的前提,建议通过系统性工程措施和管理创新,推动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席北斗做了题为《环境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正从科技领域向领域科技转变,强调科技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深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以新型举国体制创新科技体系,科教融合成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在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需重点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区域实践,如京津冀重大项目,实现经济高效的环境治理。同时,需打造协同创新平台,融合大数据与智慧决策,培养现代化人才。
四、专题板块——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议题一:美丽中国目标背景下的绿色产业链建设
议题一“美丽中国目标背景下的绿色产业链建设”环节,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乔琦主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与环保所所长赵卫东做了题为《<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的主旨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部研究员周宏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田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孙志斌,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朱晓华,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环境谷)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睿,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顾明事等进行了高峰对话。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美丽中国目标驱动下,绿色产业链正依托5G、AI、物联网等技术加速重构。生态环境产业应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清洁化、精细化转型,为“双碳”目标提供系统性支撑。
议题二: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生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议题二“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生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环节,由中节能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杨耀武主持,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有关同志做了题为《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生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的主旨报告。中广核环保产业公司总经理助理靳军涛,生态环境部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云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英杰,中山公用排水公司总经理徐兴泉,中国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全,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伟等共同开展了对话。专家们指出,在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构建生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是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和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作用,统筹协调科技创新、产业转化和管理支撑的关系,通过“1+X”等共建模式创新,协同各创新主体要素开展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议题三:流域综合治理
议题三“流域综合治理”环节,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级专业师李翀主持,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英才做了《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与保护对策》的主旨报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英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科技财务处处长张建军,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专职副书记张新华,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尚晓,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孙加龙,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焱等展开对话。与会专家强调,流域综合治理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的核心手段,通过跨区域协同优化水资源配置、防治污染、修复生态,可保障水安全、提升生物多样性,缓解洪涝灾害风险,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兼具生态效益、经济韧性与社会稳定价值。在此过程中,应系统解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和“卡脖子”难题,以及流域监管存在的技术及管理短板。
议题四:标准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议题四“标准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环节,由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秀腾主持,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爱仙做了《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科技发展局副局长张立,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范巍,瀚蓝环境研究院副院长赵栋梁,盈峰环境监测事业部产品部长黄建猛,牧原集团环保总经理胡小山,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庆磊,江苏国茂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许浩等嘉宾共同对话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标准是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性工具,为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提供统一标尺。团体标准作为市场化标准的重要组成,其灵活性、快速响应性尤为突出,能够填补新技术、新业态标准空白,加速低碳技术迭代应用。同时,依托认证标识等市场机制,引导绿色消费与生产,构建“标准驱动-市场倒逼-产业升级”的减碳闭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增效。
往期推荐
2025 中国环境技术大会即将开启!更有30同期论坛完整议程大公开!
江苏环保企业以539家展商阵容强势出击亚洲最大环保展
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 2025 工业水处理及膜技术发展论坛即将启幕 解锁膜技术新未来!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