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现在,许多中低端新能源车开始取消或转为选装HUD。例如,智界S7全系不支持HUD,而问界新M7 Ultra的HUD是付费选装。HUD曾被视为智能座舱的重要配置,但现在需先解决“生存问题”。
在“智能车时代”,HUD的作用更为重要,显示的内容也更多。如今的HUD可显示SR环境建模、导航信息、车速、交通灯等,甚至部分娱乐信息。一些厂商还提供自定义开关,让用户选择显示哪些信息,以避免信息过载。
厂商们不断在HUD上添加新内容,如车道级导航,将中控大屏上的部分信息移到HUD上,导致显示信息过饱和。HUD也在融合更多新技术,如奔驰在2020年应用的AR-HUD,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导航箭头直接投影在路面上,华为的“乾崑XHUD-AR”还增加了前车距离识别和加塞预警功能。
HUD(抬头显示)的装车量在逐年增加,中国市场的装车量从2021年的116万台增至2022年的150万台,并在2023年达到225万台,前装渗透率首次突破10%。尽管如此,HUD在20多万元的车型中变得少见,但其中有其逻辑。
许多十万元左右的国产车配备了W-HUD,但购买这个价位车型的车主对其并不特别在意。车企面临两个问题:W-HUD带来的用户反馈有限,AR-HUD虽受欢迎但成本高。在价格战和利润率降低的情况下,中端车型难以标配AR-HUD。
AR-HUD的普及推动了均价上升,预计到2025年,HUD的均价将从2022年的1113元上涨至1247元。中端车型的利润空间难以支撑大量标配AR-HUD。尽管华为等厂商在加大HUD产品的开发力度,高端HUD主要还是为高端产品准备的。数据显示,30万元以上车型的HUD装配率显著高于其他价位。
功能丰富的AR-HUD越来越高端,而低端产品的W-HUD基本满足基础需求,中端市场则难以找到平衡。供应商面临两难选择:低端产品利润低,高端产品技术要求高,导致行业发展两极分化。
海外Tier1企业如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精机、日本电装和韩国LG一直是HUD的主要供应商。然而,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中国HUD企业迅速抓住市场需求并进行产品创新,到2024年5月,中国HUD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2%,实现了反超。
目前,中国主要的HUD供应商包括水晶光电、怡利电子、华阳多媒体、利龙中宝、弗迪、疆程、智云谷和华为等。其中,未来黑科技、华阳多媒体和华为在高端AR-HUD产品上表现尤为突出。未来黑科技的主力产品是全场景AR-HUD和光场AR-HUD,具备超高亮度、超远距离和多重景深的三维全息影像。华阳多媒体拥有百余项HUD专利,正在研发AR-HUD3.0产品,并展示了VPD虚拟全景显示新品。华为发布的乾崑XHUD 2.0产品则拥有超高亮度和对比度。
这些厂商的产品布局显示了HUD行业的发展趋势,研发高端HUD产品、抢占技术高地变得尤为重要。高端HUD产品存在技术壁垒,中小供应商由于起步时间和技术储备不足,难以参与竞争。只能选择技术难度低但利润也低的W-HUD市场,但该市场竞争也激烈,新能源车市场的价格战和供应链成本压力使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HUD行业存在诸多变数,但总体前景可观,市场竞争和产品形态进化均未稳定,谁将成为“HUD之王”仍待观察。
免责申明: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内容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具体发邮件至:
展会咨询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