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 绿色转型——2024(第十五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成功召开

来源:世展网 分类:医疗器械行业资讯 2024-07-20 20:35 阅读:7888
分享:

2025年中国(上海)国际金属成形展览会MetalForm China

2025-06-17-06-20

距离48

节能降碳  绿色转

2024年7月20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4(第十五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大会以“节能降碳,绿色转型”为主题。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哲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本届大会提供大力支持。

领导致辞

何文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莅临本届大会作开幕致辞。他指出,节能减排大会是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要交流平台。感谢国家部委各位领导对钢铁行业发展的关心指导以及对节能减排大会的重视支持,使这个大会成为行业、企业深入了解有关政策的重要窗口。本届大会以“节能降碳,绿色转型”为主题,完全契合当前国家政策导向,完全符合行业重点工作方向,行业重点推进的“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三大行业改造工程都有体现。

何文波书记结合政策要求,对钢铁行业下一步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绿色低碳发展是其中重要内容。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对相关领导在大会上提出的要求认真加以落实,对相关专家提出的真知灼见认真加以研究,对相关单位分享的经验加以借鉴推广。钢铁协会要发挥组织作用,冶金规划院等要做好服务工作,通过大会平台,各方携手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重磅嘉宾

刘炳江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刘炳江为本届大会做主题报告《以高水平保护推动传统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他表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已经连续召开十五年,这十五年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十五年。其中,钢铁行业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标治理、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重大工程,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等方式,实现了污染防治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作用,助力行业绿色转型;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提升,为其他重点行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刘炳江总工程师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当前,钢铁行业减污降碳、绿色高质量转型任务依然艰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建设美丽中国新任务,全行业应保持战略定力,乘三中全会改革东风,持续巩固绿色发展成果,持续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继续打造全球最大的钢铁清洁生产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钢铁力量。具体来讲,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坚定信心,确保超低排放改造收官。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距2025年底收官仅剩一年多时间,全国80%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拟定目标任务是不变的。尚未完成改造的企业,要抓紧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已完成改造和公示的企业,要重视建立长效机制。二是扶优汰劣,保护好绿色优质生产力。环保“扶优汰劣”对于行业发展具有积极调节作用。未来,扶优汰劣的管理思路会更加深入,差异化管理政策会更加清晰,将进一步加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力度,通过差异化政策充分释放先进生产力。

李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泰在主题报告《大力推动节能降碳 加快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首先从强化能耗强度降低指标刚性约束、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快健全节能降碳管理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等方面,介绍了“十四五”以来我国扎实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特别是我国钢铁行业,通过稳步实施产能管理和产量调控、不断增强钢铁产品质量、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和大力实施极致能效工程,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泰副司长指出,目前我国资源瓶颈约束依然趋紧,产业结构依然偏重,能源利用效率总体还不高,节能降碳形势依然严峻。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力推进节能降碳工作:一是强化2024-2025年节能降碳工作总体部署,二是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三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四是夯实节能降碳管理基础能力。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力度,全力抓好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十四五”后两年的节能降碳工作。

李泰副司长表示,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加快推动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对于支撑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促进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等各方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希望钢铁行业深入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极致能效工程,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力度,加强产能产量合理调控,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竞争优势。

丁志军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在主题报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中表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长期以来,钢铁工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原材料保障,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加快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本质要求,节能减排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丁志军副司长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钢铁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与绿色发展,发布实施一系列规划、方案与计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下一步,将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节能优先,系统推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促进行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新型工业化。聚焦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以工艺创新为主攻方向,积极研发应用氢冶金、碳捕集利用等颠覆性、革命性的工艺技术,围绕基础理论、工艺路线、装备制造、系统集成等开展全流程全产业链系统攻关。二是加强节能降碳对标达标。构建对标、达标、优标三层工作体系,以节能标准实施推动企业合理合规高效用能。深入推进工业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督促企业依法依规合理用能,深入挖掘节能潜力,通过企业能效对标达标,实现扶优扶强,标杆引领,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三是推动绿色金融支持钢铁行业发展。推动金融资源精准对接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支持行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黄导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黄导在主题报告《绿色发展政策-钢铁转型升级-绿色产业协同——谈超低排放等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中,介绍了近两年世界钢铁协会气候行动开放论坛等国际会议活动对于气候政策实施与执行主题的有关见解,分析了各国各地区气候变化政策严格性分布,并深入分析了政策在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引领和指导作用。他分析指出,第一,政策能够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推动先进环保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第二,政策能够加速对生产工艺装备的改造提升及淘汰落后;第三,政策能够推动环保设施多功能数字优化管控能力的提升;第四,政策能够带动与拉动环保产业发展及新能源运输物流体系建设;第五,政策对环保节能投资具有明显拉动作用,新形势下需要更多差异化政策的支持与激励。

黄导副总工程师表示,我国钢铁行业在绿色、低碳、环保领域,行动是坚决的,贯彻是务实的,投资是巨大的,成效也是卓著的,令世界同行敬佩。当前,中国钢铁业正在不断以“绿色谋发展,以低碳赢未来”。展望未来,我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与绿色发展工作的开展应与政策要求紧密衔接,让政策举措更多转化为行业企业的实际行动,使钢铁行业在落实实施“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三大行动中,与绿色生产圈的产业链伙伴相互依靠支撑与协同,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更大凝聚力与动力。

严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在主题报告《中国碳市场建设与展望》中,系统梳理了中国碳市场建设历程与总体进展。他表示,由于政策兼容性强、区域行业拓展性强、金融衍生性强,碳交易已经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减排工具。碳市场不仅能够有力推动减排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有效激励技术创新,降低减排成本。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有利于“双碳”工作沿着“1+N”政策体系确定的方向和路径持续推进。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地方试点碳市场探索,现已建成全球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并且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例如:全流程制度框架和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各参与主体责任义务与分工基本明确;制度体系与各项技术方法不断完善;碳市场数据质量及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碳价格发现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提升。

严刚副院长分析指出,从功能定位来讲,碳市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目前我国碳市场建设离高标准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应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持续优化碳市场配额分配与调控机制,建立配额总量控制制度,推进市场金融工具有序发展,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针对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具体对策,建议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提前谋划碳资产管理;另一方面,要推广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强度。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节能处处长罗晓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行业处处长蔡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科技环保部主任冯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务理事张永杰,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范铁军等领导,莅临大会现场指导。

肖邦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肖邦国主持上午大会。

主题报告

张建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

李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陈禹江苏省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李华东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方神州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能源公司总经理

冯超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中科海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麻剑锋杭州哲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博士

魏星南京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郜学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能源处处长

会上,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张建良做主题报告《炼铁工业降本增效及节能降碳路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明做主题报告《创新驱动 技术引领 以绿色低碳打造钢铁行业新质生产力》。江苏省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禹做主题报告《镔鑫钢铁极致能效创新技术介绍》。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华东做主题报告《短流程炼钢节能降碳经验交流》。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能源公司总经理方神州做主题报告《逐“绿”而行 赋能美丽钢厂建设!》。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超做主题报告《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协同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中科海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博做主题报告《转炉冶炼节能减排新工艺——转炉煤气全干法显热回收技术研发与应用》。杭州哲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博士麻剑锋做主题报告《哲达极致能效技术 助力钢铁企业节能降碳》。南京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星做主题报告《活性炭高炉煤气精脱硫共性攻关技术》。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能源处处长郜学主持下午大会,并做主题报告《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与会嘉宾

本届大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节能协会等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及科研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出席。

来自中国宝武、鞍钢、首钢、河钢、沙钢、中信泰富特钢、山钢、包钢、安钢、柳钢、建龙集团、敬业集团、德龙集团、方同舟控股、新兴际华集团、陕钢、中天钢铁、宁波钢铁、永钢、津西集团、晋南钢铁、荣程钢铁、普阳钢铁、镔鑫钢铁、金虹钢铁、华菱钢铁、四川冶控集团、德胜集团、中新钢铁、鑫达钢铁、新金钢铁、联鑫钢铁、亚新钢铁、鲁丽钢铁、石横特钢、东方特钢、巨能特钢、华乐合金、凤宝特钢、东海钢铁等百余家钢铁企业,以及节能环保技术企业等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共襄盛会,与会代表400余名。

大会支持

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工人日报、中国工业报、中国冶金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能源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新浪财经及Fastmarkets、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国内外权威媒体,对本届大会给予广泛关注和深度报道。

中国冶金规划网为本届大会提供网络支持。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已经成功举办十四届,历届会议主题和嘉宾主旨报告紧贴行业形势,会议规模大、参会代表层面广,得到政府部门和业界的高度关注。本届大会旨在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最新节能低碳政策,凝聚全行业、全社会的智慧与共识,以节能降碳、绿色转型为抓手,全面推进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和能效提升,加快钢铁行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造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钢铁产业新质生产力。

来源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相关医疗器械行业展会

2025年台湾台北医疗器械及健康护理展览会Medical Taiwan

2025-06-05~06-07 距离36
75068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展览会CACLP

2025-03-22~03-24 展会结束
133377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中国(厦门)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CMDE

2025-05-27~05-29 距离27
57991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南昌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中国南昌医疗展

2025-08-21~08-23 距离113
39682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CMEH

2025-09-17~09-19 距离140
58928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成都医疗健康博览会-成都医博会CDMEE

2025-03-07~03-09 展会结束
74052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