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汽车”深度融合:打造开放共用车用操作系统的未来之路主论坛成功举办,《车用操作系统技术路线图研究基础共识》正式发布

来源:世展网 分类:电动车行业资讯 2024-06-24 18:00 阅读:1031
分享:

2024年深圳国际新能源电动车展览会SZEVE

2024-11-05-11-07

距离129

收录于话题

#CICV

2024年6月19日上午,在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汽车创新中心、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2024)期间,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协办的“‘人工智能+汽车’深度融合——打造开放共用车用操作系统的未来之路”主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充分融合“汽车+计算机”跨界资源,邀请了来自高校、主机厂、软硬件供应商等资深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车用操作系统”、“中央集中式E/E架构”、“下一代智驾解决方案”、“下一代异构芯片”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和创新路径。中国科学院胡事民院士、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张文杰担任论坛会议主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余卓平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嵌入式软件工程中心主任罗蕾教授主持会议。

“人工智能+汽车”深度融合——打造开放共用车用操作系统的未来之路主论坛现场照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 胡事民

胡事民院士在主论坛上发表了精彩致辞。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引领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自动驾驶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出行和生活方式。车用操作系统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深度学习框架如“计图”(Jittor)的创新,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了强大的感知和决策支持,并推动个性化大模型的开发。胡院士还强调了共建开源开放车用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不同系统、设备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基础,面对不断演进的技术革新、消费者需求的演变以及法规的更新,他呼吁通过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共同探索构建开放、共用的车用操作系统的未来之路。

上半场主持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  余卓平

一汽研发总院软件研究工程院副院长 吕贵林

一汽研发总院软件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吕贵林在主论坛发表了《AI和智能化汽车双向奔赴的解决方案》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智能化汽车的融合发展趋势。他认为,AI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技术驱动力,AI技术正在重塑汽车行业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两大核心场景中展现出巨大融合潜力。他认为,在智能座舱领域,大模型应用进程正在加速,随着座舱大模型由单模态向多模态演进,“云端多模态大模型+车端小模型”将成为座舱应用范式;在高阶智驾领域,基于大模型的模块化端到端应用已经得到广泛实践,基于大模型的一体化感知决策控制行业正在积极探索。他强调,车企需要深刻理解到大模型带来革新性影响,积极推动大模型应用,并从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设思路。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化技术总工程师 李红林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化技术总工程师李红林发表了题为《面向AI+SOA的汽车软件工程演进之路》的演讲。他首先回顾了软件工程的定义和行业趋势,强调汽车软件工程是汽车工程与软件工程的结合体,涉及智能车控、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多个关键领域。在谈到AI与SOA融合的软件工程时,他提出了基于SOA的原子服务总体框架,强调了中央计算平台在SOA架构下的核心作用,并指出了服务存储、应用服务和组合服务的重要性。东风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其电子电气架构,构建了面向服务的开放、安全的新一代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并在操作系统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AI领域,东风汽车构建了一套全面规划的ALL IN AI四层架构,覆盖“人、车、生活”全要素应用场景。他进一步提出,将工程化视为推动AI发展的第四要素,并在面对算力不足的常态下,对如何通过模型轻量化、迁移学习等先进技术提升AI应用性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分享。

《车用操作系统技术路线图研究基础共识》正式发布

车用操作系统技术路线图研究基础共识重磅发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一汽、东风集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紫金山实验室、重庆长安、中兴通讯、国汽智控、中瓴智行、合众新能源、普华基础软件、斑马智行等42家单位在论坛上联合发布了《车用操作系统技术路线图研究基础共识》(以下简称“基础共识”)。《基础共识》汇集了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及研究机构的顶尖专家智慧,旨在为车用操作系统发展提供清晰的规划和行动指南,核心要点内容包括:(一)把握机遇,做好技术路线图顶层规划;(二)紧跟趋势,探索车用操作系统融合设计新架构;(三)行业共研,建设车用操作系统开放共用新生态;(四)标准引领,实现车用操作系统技术产品新发展。《基础共识》的发布是车用基础软件路线图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代表着行业对车用操作系统技术路线图远景规划的高度重视。通过行业共研新架构、共建新生态,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底座。这不仅是车用操作系统行业的共同远景,更是全行业对推动智能网联开放创新、支撑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指引!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中汽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秘书长 张文杰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秘书长张文杰发表了题为《车用操作系统基线版本引领软硬融合创新,抢占全球自驾竞争先机》的演讲,分享了联合实验室的重磅成果—基线版本2.0。他提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挑战,车用操作系统与泛在操作系统联合实验室以《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2.0》为指导,打造自主可控、开源开发的系统软件产品原型—基线版本2.0。车用操作系统基线版本2.0具备“分层解耦、跨域共用”特性,能够适配智驾域不同厂家的异构芯片和外设传感器;基于标准POSIX调用接口,支持不同类型中自动驾驶功能软件/应用软件无缝迁移适配。基线版本2.0由基线版本1.0的宏内核,升级至整个系统软件层,旨在建立开源开放的产品技术栈,促进功能软件及应用开发。他提出联合实验室将通过统一架构和系统软件层接口等标准、建立基础软件测试规范,支持更多的行业伙伴在统一的架构及标准下竞争,从而促进产品实现。这种合作模式助力行业形成多样化的基线版本产品组合,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车用操作系统产业新生态。

下半场主持人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嵌入式软件工程中心主任 罗蕾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车用操作系统与泛在操作系统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陈渝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车用操作系统与泛在操作系统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陈渝发表了《通过内核组件化支持车用操作系统的分层解耦与定制化开发》的主题演讲。他认为,随着智能汽车和机器人的发展,在AI、安全、可靠性和高性能方面对操作系统提出了新需求,对基础软件架构进行分层解耦设计成为实现车路云一体化、推动行业标准发展的关键内容。他提出了将软件功能拆分为独立组件库以实现跨OS和平台复用的思路,并详细介绍了内核组件化的关键技术,包括软件功能的进一步拆分、独立于操作系统的组件库构建以及采用RUST Ownership机制提高软件开发安全性等,探讨了单向依赖关系在内核组件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构建跨平台的内核组件,分享了在工具开发方面的探索,如模糊测试、验证和模型检查以确保组件的安全可靠运行。最后,陈渝教授提倡建立开源开发者社区生态,并呼吁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参与,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新一代操作系统技术人才。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彭鑫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彭鑫教授发表了《智能汽车基础软件测试技术分析与展望》的演讲。他认为,随着智能汽车系统的快速发展,构建中国标准车用基础软件测试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实现自主化认证和智能汽车软件自主可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他分享了重磅成果《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内核测试规范1.0》,该规范在通用操作系统内核测试要求基础上,强化了智能驾驶场景及安全的测试要求,该规范的发布对于凝聚行业共识,增强互操作性,引导企业高效地进行车用操作系统内核研发测试工作,促进产业链和生态系统协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彭鑫教授表示,复旦大学与创新中心将利用双方优势,开展联合攻关,以智能驾驶操作系统为重点突破,计划成立车用操作系统测试实验中心,打造中国标准的车用基础软件测试评价体系与产业应用平台,实现车用操作系统测评业务的自主可控。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规划总经理 刘建业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规划总经理刘建业发表了题为《打造开放安全的汽车电子智能生态底座》的主题演讲。他提出,随着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传统汽车产业合作模式已被打破,强调主机厂与软硬件供应商在智能化时代协作构建第一生态的重要性,中兴通讯积极参与智能化底座的打造。他表示,中兴通讯正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车用操作系统南向接口规范化,以实现硬件互联互通,并探索北向接口标准化,以促进中间件与上层应用软件的解耦。此外,中兴通讯也在积极探索多芯片驾舱合一的操作系统解决方案,以适应智能座舱AI和自动驾驶大模型对算力的高要求。最后,他展望了智算平台未来通信架构的变化,提出采用PON光网络架构,实现整车通信和计算的解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动驾驶需求。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兼智能网联中心主任 冯硕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兼智能网联中心主任冯硕发表了《面向具身智能时代—智能网联汽车中央计算平台开发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演进正引领汽车行业进入一个全新“具身智能”时代,北汽集团正致力于开发面向未来的中央计算平台,以实现软硬件解耦和SOA服务化,加速软件迭代、提升用户体验。北汽EEA3.0向4.0的演变,标志着从传统功能域向中央集中式架构的过渡,通过整合优化功能、共享硬件资源和标准化软件接口,实现高性能且成本可控的架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与芯片制造商的合作,以实现中央计算中心的算力输出。他提出,北汽集团还着重开发整车基础软件平台,推动SOA服务化以及利用AI大模型提升人机交互的情感化和体验交互。面向未来的具身智能汽车开发仍然面临异构算力计算、大规模并发处理、快速迭代和内生安全等挑战,他呼吁整车企业、ICT企业与高校协同研发,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 

黑芝麻智能芯片和架构副总裁 何铁军

黑芝麻智能芯片和架构副总裁何铁军发表了题为《舱驾一体芯片的技术演进和现实挑战》的主题演讲。他深入分析了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强调架构创新对于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性,传统ECU架构已不适应现代汽车智能化需求,而域控制器和中央计算架构的兴起,尤其是汽车计算芯片正成为技术演进的驱动力。算力需求和成本效益成为芯片发展的关键因素,One-Box、One-Board、One-Chip方案代表了舱驾一体架构的不同发展阶段,终极目标是实现One-Chip架构方案以提供最佳性能和成本效益。目前,第一代中高端舱驾一体单芯片方案还在探索期,中低端芯片相对成熟,整个行业面临着算力需求不明确、灵活性不高、性能不足和成本压力等挑战,黑芝麻智能为舱驾一体、高阶智驾等方案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 钟卫东

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钟卫东在主论坛上发表了《舱驾融合演进中虚拟化的价值与挑战》的演讲。他指出,舱驾融合具有算力资源池化、片内高速跨域通信以及外设跨域灵活复用的技术优势,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跨域高效协同,打造出性价比卓越、部署灵活且具备强大扩展性的产品系统。针对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确定性保证以及平台兼容性等问题,他认为软硬件协同演进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其中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和软硬件的深度解耦。他分享了虚拟化驱动架构如何满足不同业务域需求、自适应场景灵活分配资源、分布式算力调度、基于虚拟化实现分级功能安全架构、构建非安全到安全的多层次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人工智能+汽车”深度融合——打造开放共用车用操作系统的未来之路主论坛虽已落下帷幕,但新技术发展、跨领域合作步伐从未停歇。我们期待看到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AI的助力下,实现更深层次的技术革新,通过协作构建起一个开放、共享、高度智能化的车用操作系统生态,引领智能汽出行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会务组联系方式  

展会咨询

相关电动车行业展会

2024年无锡国际新能源电动车展览会无锡电动车展

2024-05-18~05-20 展会结束
65360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上海国际充电桩及换电站展览会CPSE

2024-05-22~05-24 展会结束
40799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深圳国际新能源电动车展览会SZEVE

2024-11-05~11-07 距离129
55230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深圳世界智能电动车技术展WSCE

2024-08-27~08-29 距离59
37447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深圳国际电动汽车智能底盘大会ICHASSIS

2024-08-27~08-29 距离59
31249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郑州电动车、自行车及新能源汽车展郑州电动车展

2024-07-24~07-26 距离25
51868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国际泳池设施、游泳装备及温泉SPA博览会CSE

2025-03-05~03-07 距离249
42628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南京电动车展-南京电动摩托车展CHINA E-BIKE

2024-10-25~10-27 距离118
116931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7502173664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