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安全是生存的基础性问题。从种种迹象来看,在水资源污染、气候变化、需求增加的多重背景下,全球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教科文组织代表联合国水机制发布的新报告显示,时至今日,仍有22亿人无法享有安全管理的饮用水服务,35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卫生设施,且这一情况还在不断加剧恶化中。伴随全球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危机开始进一步蔓延。如何更好的保护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正成为全球国家亟待解决的课题。地球:不缺水,又缺水
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宇宙飞船运行至距离地球4.5万公里处时,曾拍摄过一组著名的地球照片,其外貌就像一颗小孩子玩耍的蓝色弹珠,这是因为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就像是一个被水包围的蓝色球体,故而地球又被称为水球。1972年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
既然是“水球”,又缘何缺水?这还需从水资源分布状况说起。地球上的水,有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地球表面约71%被他们覆盖。但在这之中,海水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陆地咸水占0.97%,而能够供人类使用的陆地淡水,仅占到了2.53%,再除却7成左右存在于两极和高山间难以利用的淡水,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左右。此外,随着人类迈入工业社会以来,,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经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即使人类目前可用的水资源总量已经非常有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球用水量却逐年增加。从1960年到2014年,全世界的用水量增加了250%,但目前全球人均供水量比1970年减少了1/3,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全球水需求将超过其供应的40%,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中国水资源“三条红线”
将视角拉回到中国,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同样不甚乐观。中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200立方,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达400多亿立方米左右,有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与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不相适应的是,水资源开发过度、利用粗放、污染严重等问题相当突出,全国单方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4-6倍,水功能区达标率仅有42.9%。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在此背景下,2011年,“史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文件明确提出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着力解决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三大突出问题。实现在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水环境的期盼。文件中指出,将2030年水资源管理目标作为“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从“治水”到“智水”
中国水务治理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技术的深度融合,水务领域发展正在从“治水”到“智水”阶段的转变。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防洪等水务环节进行综合运营管理,以此来实现水务行业的生产控制智能化、工艺设备集成化、数据监测资源化精确化、决策管理智慧化,实现水务协同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据《2021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全景图谱》显示,我国智慧水务正呈现出井喷式爆发增长。从国家政策导向来,智慧水务行业发展经历,大体分为自动化1.0—智能化2.0—智慧化3.0三个阶段。智慧水务1.0阶段,以自动化控制为重点,着眼于仪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工艺优化与升级,实现数据采集与机器操控的自动化进程;智慧水务2.0阶段,以智能化信息建设为重点,相继搭建企业水务系统和数据库,实现水务行业的数据采集、信息互通、数字化应用等,打破工业化与信息化壁垒,初步形成城市水务系统与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智慧水务3.0阶段,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的综合应用为重点,将智慧化与水务深入融合,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与处理,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加速水务综合管理的精细化、动态化、协同化、高效化进程,全面提升水务综合治理能力。当前,智慧水务建设已成为我国传统水务领域转型的重要方向。但由于市场集中度低、缺乏标杆企业领导、技术落地管理滞后、数据安全保障未建立、资金投入不足等瓶颈与难题,制约了其发展升级和市场扩张,导致行业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多数水务企业仍处于2.0阶段。下一阶段,政府和企业的重心将放在智慧水务3.0阶段的全面推广和扶持上。麦克传感赋能智慧水务3.0
具体到技术上看,想要实现智慧水务3.0,离不开基本架构的技术升级,这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在产业出海的大背景下,麦克传感希望能通过绿色低碳、高效节能、可循环利用的产品方案优势,致力解决废水、污水、废物处理和循环应用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为全球水资源保护与应用贡献发展力量。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