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根据全世界化工行业的统计,在化工行业内,每年死于氮气窒息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有毒气体中毒死亡以及火灾爆炸死亡的人数,氮气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第一杀手。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
2006年2月20日,大庆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水封罐检修过程中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原因是,施工人员擅自打开了密封储罐基础槽水坑入口处的水泥盖板,准备到储罐底部水坑内取水,不料吸入了高浓度的氮气而晕倒窒息。
2008年2月23日,河南省濮阳市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在生产准备过程中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原因为,在调试氮气储罐的控制系统时,连接管线上的电磁阀误动作,使储罐内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下部膨胀节吹扫氮气管线,加上该吹扫氮气管线的两个阀门中的一个未关闭,另一个阀内存有施工遗留物关闭不严,致使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中。
2020年10月30日,陕西省神木市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煤焦油预处理装置污水处理罐(长4米,直径2.4米)发生氮气窒息事故,致使3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初步原因为,当班员工在未对罐内气体检测分析、未办理作业许可的情况下,从人孔入罐内查看时窒息;同行人员未正确佩戴防护措施进行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1998年3月27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Hahnville的联合碳化物公司Taft/Star加工厂发生一起氮气窒息事故,导致1名联合碳化物公司工人死亡和1名承包商严重受伤。事故原因是,在清洁供氧混合器时,工人用黑色塑料膜搭建一个较暗的工作区,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个临时性封闭空间,而与供氧混合器相连的管道中含有高浓度的氮气,导致工人窒息。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被察觉,如果施救人员不知道现场有氮气泄漏或置换,进入事故现场时就可能吸入高浓度的氮气,导致缺氧窒息。
氮气窒息的症状不明显,根据一些被从氮气窒息事故中救回的人描述的体验,他们都没有感受到明显的窒息反应或痛苦,初期甚至会出现愉悦感,随后会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停止等危急情况,很快就失去了意识和自救能力。如果施救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自己或他人的异常反应,就可能错过最佳的救治和自救时机。
氮气窒息事故往往发生在受限空间内,如储罐、管道、阀井等。这些空间通风不良,空间狭小,出入困难,不利于施救人员的安全撤离和救援物资的运送。如果施救人员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具、通风换气、设置监护人员等,就可能陷入危险境地。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岗位操作技能培训,避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和管道阀门泄漏而引发事故;
2.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掌握氮气的理化性质、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 3.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以提高岗位工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救援水平,并根据工艺变化和人员变动适时进行修订,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 4.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悬挂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该区域; 5.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加设强制通风装置,以减少氮气聚集; 6.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 7.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先制定完善的作业方案;并报备安全科室审核通过后再作业; 8.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必须将待检修设备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经强制置换并分析合格(氧含量>18%),落实好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在不可能置换完全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必须使用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正确携带CO、O2检测仪,并设专人监护;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严禁佩戴过滤式呼吸器作业; 9.不得将纯氮气排放至通风不畅的空间;氮气的生产、使用现场和操作室等要保持通风换气良好,并定期分析周围大气的含氧量,保证其浓度不低于18%; 10.控制室操作人员要加强对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氮气泄漏情况并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来源:安全保藏、空分之家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上进行宣传。.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