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预制菜行业资讯更多

预制菜再度成为两会热议,看代表委员如何建言献策!

来源:世展网 分类:食品,预制菜行业资讯 2024-03-12 20:40 阅读:6190
分享:

本文大概

4463字

读完共需

27分钟

在舆论与热卖中前行的预制菜,终将在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中拨开行业迷雾,褪下黑火底色,迎来行稳致远的发展路径。

01

万亿市场的嬗变之路

我国的预制菜产业源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百胜、麦当劳等国际快餐连锁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之际,也随之推动了净菜配送加工工厂的兴起,这些工厂成为其标准化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标志着预制菜行业的萌芽期的到来。

到了2000年前后,一些餐饮企业开始对肉类、水产等原材料进行加工,标志着预制菜的深加工程度逐步提高。2005年开始,一些老字号餐饮门店如新雅、全聚德等也纷纷推出各自特色的预制菜品,但规模化和全国化的进程相对缓慢。

随着2010年后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连锁餐饮企业对效率和稳定的需求,再加上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预制菜行业进入了B端快速增长期。同时,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预制菜逐渐受到C端市场的青睐。

从2020年开始,在疫情等因素深度催化下,以配送、居家场景为主的网络消费急剧增长,这进一步推动了预制菜行业进入爆发阶段。在当下,市场规模已然突破5000亿大关,以20%的平均增速稳步发展着。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当下共有60000余家预制菜企业在这个赛道竞相角逐,并成功带动了囊括食材供应商、机械包装设备、物流运输、销售终端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在预制菜行业的商业渠道逐渐精细化,也带动了一批诸如乡宴经济等新兴行业的产业集聚。

在这个背景下,预制菜企业不断加码,跨界玩家随之也不断涌入这一赛道,同时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更有专家预测,在年增长速度20%的前提下,将在2026年达到万亿市场,国内又将再次崛起一个庞然大物。

但在去年的一起“预制菜进校园”事件却将这个高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拖进了舆论漩涡,铺天盖地的指责与谩骂给这个行业带来了短暂的寒冬。据数据显示,在去年共注销预制菜企业多达4000多家。

究其原因在于产业的野蛮生长,其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基本的餐饮元素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行业标准滞后于发展过快的市场拓展脚步,产业体系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看似风光无两的万亿蓝海,在行业背后实则暗潮汹涌。而预制菜背后隐藏的行业隐患,也在去年被无情的掀开。在网络媒体迎来一片口诛笔伐,线下实体店更是将“拒绝预制菜”作为时下最直接的营销手段,产业发展遭阻,企业大幅度遇冷。

而这虽然在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在江苏省消保委2023年9月做出的一项调查便已显示,62.8%的消费者外出就餐遇到过饭店、餐厅使用预制菜,53.2%的消费者反对饭店、餐厅使用预制菜,78.1%反映线下饭店、餐厅对使用预制菜的情况没有提前告知。

同时在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产品质量健康安全问题上,也频频爆冷。在众多线下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诸多质疑中,保质期可能是预制菜走入家庭消费的最大阻力。不少人认为,预制菜的保质期长达12个月甚至更久,背后少不了“科技与狠活”,产品保质问题毫无疑问成为了消费者攻讦的目标。配料表上诸多的防腐剂标识更是让消费者避之不及。

在面对有关“预制菜”话题讨论中,大多数的网民消费者均提出质疑。在微博平台,2023年有关#央广网评预制菜进校园#话题,更是引发海量网民的关注讨论,获得1.2亿阅读量和1.2万讨论次数。

各地政府对此积极应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5个省份出台了各自的预制菜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和地方标准。重庆、河南、甘肃、广西等多个省份更是将“支持预制菜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写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半年内便会有结果,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举措将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此举也被视为对去年“预制菜进校园”舆情的积极反馈。但即便如此,仍旧无法挽回在消费终端中失去的口碑。

预制菜在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时刻,却迎来了行业发展的双岔口,“继续加注”还是“退出群聊”成为每一位预制菜企业家的困点、难点。即便在实际销售数据中,预制菜整体向好,在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期间,各大企业更是将营收推向了一个更高点,但一个绿色产业想要得到行稳致远的健康发展,将势必打破当下“黑火”的行业底色。

02

两会高度聚焦,共话预制“疏堵”之策

存在既是真理。一个行业的诞生和崛起,一定有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当下预制菜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小编认为,它是产业迭代升级,特别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更是社会经济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预制菜早在本世纪初便已诞生,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方便、快捷的需求,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在历经20余年的精耕细作下,在当下已然成为一个5000亿以上市场规模的产业,2023年更是首度被中央一号文件“提名”。当下虽然深陷负面的舆论漩涡当中,但预制菜产业仍然持续发展,并且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中逐渐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在今天正式落下帷幕的2024年全国两会中,预制菜再度被搬上议程,成为热议话题。与往年不同的是,“预制菜食品安全”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高度聚焦的话题,由此延伸出的“消费者权益”、“行业标准”、“冷链物流”等产业共性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就预制菜的发展现状、监管问题以及未来走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当前,预制菜行业的经营主体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小规模餐饮机构、游商摊贩等为了追求利润,往往违规使用添加剂,以达到增香提色的目的,并且即便是使用合法添加剂,也缺乏严格的剂量限制。种种现象暴露出了预制菜产业当下存在的共性问题:行业标准严重缺失。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瑞爱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70%以上的预制菜加工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企业规模小,质量及稳定性差,食品安全问题严峻,亟待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提高准入门槛。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建议,应围绕预制菜产品类别、原料生产、产品供应、加工生产与食品营养及功能等方面,尽快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明确产品质量要求和制作、存储流程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也表示,建议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就预制菜的生产、运输、认证、追溯等全环节、全链条,形成全国统一标准。

其实,预制菜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饮食方式,例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所提供的食品就是典型的预制菜产品。这些洋快餐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卫生标准、供应链管理和监管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执行。

首先,这些连锁快餐店通常都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符合卫生要求,从而保证食品安全。其次,它们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确保食材的质量和新鲜度,同时也能够保证食品的稳定性和口感一致性。最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从而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的安全性。

因此,这些洋快餐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比较良好,人们更加愿意接受和消费。相比之下,国内的预制菜产业在卫生标准、供应链管理和监管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疑虑和担忧。因此,国内的预制菜产业需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加强管理,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而在今年年初官方报道的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正是对此现象的回应,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一道强有力的保障。

其次,对于预制菜舆论的源头:预制菜进校园,在此次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也就此带来了相应的提案建议。

住深全国政协委员聂竹青提交的《关于规范校园预制菜行业管理,助推健康中国早日实现》提案中指出,要尽快出台预制菜食品法律法规、国家安全标准和生产规范。要建立校园预制菜全链条可追溯的食品安全机制,走进校园的预制菜厂家从选材用料、生产制造、保存运输、产品销售等都属于全过程参与者,主体责任清晰,掌握信息全面,必须提供安全生产的相关证明材料,全力配合监管部门建立起预制菜全链条可追溯的食品安全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也表示,“是堵还是疏,可能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内,跟踪调研。但是,‘食’是民生大事,嘴巴是等不得的。”为此,郁瑞芬提出,为预制菜进入校园加把“锁”——推动幼儿园、小学建立系统的食育课程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李孝轩更是认为,在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未取得广泛共识的情形下,对“预制菜进校园”应保持审慎、加强监管。

对于广大家长群体而言,其实预制菜并不是洪水猛兽。“预制菜进校园”事件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触角选错了目标群体。家长们普遍认为,在当下的预制菜市场监管和质量提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完善,对于学生这样的特殊群体,乃至儿童、老人,绝不能够让他们承担食品安全的后果。

最后,对于消费市场关注的消费权益,两会代表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皮剑龙指出,当前法律未明确规定商家使用预制菜需提前告知。他建议,应加强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的监督检查,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如:商家可通过店内公告菜单等载体主动告知消费者;当消费者询问时,服务员也应予以告知。商家可通过溯源平台电子告知,同时也应备存纸质版信息。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万立也认为,对于堂食而言,可采取多样化提前告知方式,如通过菜单、公示栏等明显方式提供预制菜品的相关信息,或根据预制菜和现做菜的成本差异实行区别定价等。对于外卖来说,商家应当主动在网页上标明预制菜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张建明针对目前预制菜行业消费者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出台对应政策,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预制菜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其在消费者中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更加依赖于方便、快捷的食品,而预制菜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另一方面,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备受质疑。

在当代社会,预制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进我们的餐桌。然而,随之而来的“成长的烦恼”——市场化的规范管理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

在市场管理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许多网民和消费者对预制菜提出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对生产过程和原材料来源缺乏信任,因此对预制菜产生了疑虑。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在今年的两会过程中,一些代表对管理预制菜市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展现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这种关注和呼吁有望为解决预制菜市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提供契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权利和选择。

希望通过代表们的努力和建议,预制菜市场能够实现更加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这样一来,广大人民群众就能够放心选择、消费安全、健康的预制菜产品,为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保障贡献力量。

编辑:思尔福活动媒体部

1

END

1

“预制菜龙头”第2届中国预制菜行业

年度评选获奖榜单

原 创 热 文

官宣!第2届厦门国际预制菜展将于今年5月启幕!

预制菜登上年夜饭舞台!预示着未来哪些发展趋势?

热辣滚烫!2024春节哪些预制年菜产品卖爆了?

预制菜出海,如何练好企业内功

饱受争议的千亿赛道背后:直面预制菜行业6大真相

乡宴市场,开启预制菜行业新玩法

预制菜走向“深水区”,A股龙头企业如何精细化布局?

会务组联系方式  

展会咨询13248139830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