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近年来,伴随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下软硬件高度耦合的模式愈发无法满足技术发展需求,电子电气架构逐步向集中式演进,在此进程中软硬件解耦被频繁提及。软硬解耦可以实现平台层、应用层功能在不同车型与硬件平台上的复用,一方面可使开发者专注于上层应用算法的开发,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的供应链韧性。同时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推动下,分层解耦、跨域共用的思路已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邀请了主机厂、研究机构、核心硬件厂商、基础软件供应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等单位的代表,于2023年9月22日下午举办了以“软硬解耦现状、难点、行业探索方向”为主题的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由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郑继虎担任主持嘉宾,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总工程师边宁、深圳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负责人赵彩智、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宏志、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钟卫东、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尚进、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韩绍伟担任对话嘉宾。就软硬解耦现状、难点、对产业的影响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圆桌讨论嘉宾主要观点如下:
1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变革阶段,软硬解耦仍存在诸多挑战。比如,技术路线与拓展架构有待进一步明确,硬件与应用抽象尚不清晰,导致模块解耦方式、标准接口等未形成共识,叠加产业链高效分工的格局尚未形成等诸多因素,为软硬解耦带来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生态体系、价值体系会因为软硬解耦的趋势而发生重构。在此进程下,需要有主机厂的牵引,主机厂需要建立更多的技术能力,协同更多的合作伙伴,重新考量成本和供应链管理,促进产业链高效分工格局的形成。
2
3
在推进软硬解耦的过程中,需着重考虑系统安全的问题。软硬解耦会带来OTA升级的便利,进而支持软件频繁更新,未来在更新的基础上要确保软件兼容性,要去建立更有效的迭代机制,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软硬解耦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真正需要实现的是功能的解耦。用户要的既不是软件也不是硬件,而是功能,各个功能独立后,用户可以按需选择,同时基于独立性可以更有效地检测系统的质量与可靠性。另外功能解耦后产业链将愈发细化,更多的软件公司可以成为主机厂的供应商。
4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嘉宾观点整理,未经专家审定,不代表最终观点。
电话微信: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