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动力锂电池是目前锂电池最主要的应用市场,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轻型车、电动工具三个领域。 政策端,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凭借能源效率、环保和智能化方面的明显优势,已成为公认的主流发展方向。2020 年 10月,我国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提出了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到 2035 年纯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实现全面电动化的宏大愿景。
技术端,经过多年政策鼓励与企业研发创新,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市场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国际竞争力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与日韩企业齐头并进;持续创新方面,国内锂电企业相继推出 CTP、刀片电池、JTM 等新技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市场端,2022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688.66 万辆,同比增长 95.61%,全年渗透率由 2021 年的 13.4%提升至 25.6%,提前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20%的渗透率的目标,向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的愿景迈进。
消费锂电池将平稳增长消费电子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智能硬件等。受集成电路、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日益强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宽,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办公、娱乐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根据 IDC 数据,2009 年到 2019 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从 2,450 亿美元快速增至 7,15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11.3%。受 5G 智能手机换机潮、笔记本电脑在线学习与远程办公需求常态化、新兴智能硬件设备不断推出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消费电子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增长,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9,390 亿美元。
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锂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储能网数据,2021 年我国消费锂电池产量为 72GWh,实现同比增长 18%。未来,消费电子产品的轻便化、高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对消费类锂电池的续航时间、充电速度等提出新的要求,GGII 预计消费类锂电池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每年增速保持在 5%-10%之间。
储能锂电池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储能锂电池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技术、政策、成本等原因,我国储能锂电池市场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我国储能锂电池主要用于通信基站、用户侧削峰填谷、离网电站、微电网、轨道交通等,部分还出口东南亚、欧美、澳大利亚等市场。
新型储能行业作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方向。2021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主要目标是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 3000 万千瓦以上。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其中,上述意见明确要求推动锂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因此,随着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新型储能相关的锂电池产业链将迎来较大的市场机会。
2022 年中国储能电池市场出货量已由 2020 年的16.2GWh 飞速增长至 130GWh,年复合增长率 183.28%,其中电力储能、家庭储能、便携式储能分别同比增长 216.2%、354.5%和 207.7%未来,随着相关配套政策实施,叠加新能源并网、发电侧新能源消纳市场需求提升、5G 商业化应用落地等因素影响,我国储能锂电池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4、锂电池行业的竞争格局①圆柱锂电池厂商整体的行业竞争格局根据 EVTank 发布的《中国圆柱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 年)》,全球圆柱锂电池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前 9 名圆柱锂电池厂商约占据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厂商依次为松下集团、LG 化学、三星 SDI、亿纬锂能、天鹏电源、比克电池、Sunpower、力神电池、Highstar。②各细分应用领域锂电池厂商的行业竞争格局从地区分布来看,经过多年政策鼓励,我国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松下、LG化学、三星 SDI 等主要锂电池外资制造商在我国均设有生产基地,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锂电池产地之一。从细分市场来看,动力锂电池、消费锂电池、储能锂电池各应用领域的主导企业存在区别,但整体几乎都呈现寡头格局。各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具体情况如下:动力锂电池竞争格局a.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在汽车动力锂电池领域,国内企业在汽车动力锂电池领域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中日韩三国头部企业的寡头格局基本形成。据统计,2021 年,中资企业宁德时代、韩国企业 LG 化学、日资企业松下、中资企业比亚迪与韩国企业 SKI 分别占据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五名,前五家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约为 80%,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寡头格局。
b.电动轻型车动力锂电池领域
电动轻型车(主要为电动两轮车)用锂电池方面,EVTank 数据显示,2021年锂电两轮车的产量为 1,317 万辆,总体渗透率为 24.2%,带动电动两轮车用锂离子电池出货 13.1GWh。从竞争格局来看,根据 EVTank 发布的《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 年)》,2021 年国内主要电动两轮车锂电池企业供应商分别为星恒电源、天能股份、新能安和超威电池,四家企业合计份额超过 70%。此外,该行业的竞争厂商还包括宁德时代、远东股份、横店东磁、比克电池、亿纬锂能、鹏辉能源、力神电池等。
c.电动工具动力锂电池领域
电动工具用锂电池方面,根据 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数据,2022 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和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 5.1 亿只和 571.9 亿美元,预计到 2026 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将超过 7 亿台,市场规模将超过 800 亿美元。受全球电动工具市场增带动,预计 2026 年全球电动工具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将超过 40 亿颗。
从竞争格局来看,国际锂电池厂商起步较早,占据了较大的市场空间:2017年,三星 SDI、LG 化学、Murata 在电动工具电池领域占据了约 75%的市场份额。2018 年以来,在国内高倍率锂电池技术水平不断突破、国际锂电池厂商重点布局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背景下,亿纬锂能、力神电池、比克电池、天鹏电源等多家国内锂电池供应商分别通过了 TTI、博世、史丹利百得、宝时得等一家或多家知名电动工具厂商的认证,打入了国际电动工具厂商供应链,逐步替代外资电池厂商的份额。根据 EVTank 数据,2021 年全锂电二轮车渗透率方面,“新国标”、知名企业入局均将成为加速锂电池替换铅酸电池的长期助力。
5、锂电池行业的特点①锂电池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在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趋势基本确定的背景下,锂电池凭借能量密度高、放电功率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是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的主要动力电池。然而近年来,锂电池热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偶有发生,对消费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为应对锂电池安全性问题,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公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国家标准,该标准自 2021 年开始施行,强制要求锂电池出厂前进行严密的安全测试,包括电芯的 6 项与电池系统的 15 项安全性试验,以确保锂电池的使用安全。随着强制标准的施行,锂电池安全性门槛明显提升,电池安全性的保障程度将愈发受到生产企业、终端使用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视,而锂电池企业将如何最大程度降低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是锂电池及相关行业面临的挑战。②锂电池多种技术路线并存近年来,锂电池商业化应用快速发展,为应对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应用市场对锂电池不断提升的要求,锂电池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呈现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情形。目前,锂电池的技术路线差异主要表现在正极材料体系和封装形式等方面。一是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存在差异。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对于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具有重要影响,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钴酸锂等。电池精密结构件及材料凭借其较强的通用性可广泛用作锂电池的封装或导电材料,一般不受正极材料技术路线的影响。二是锂电池的封装形式存在差异。封装形式是指单体锂电池的封装结构,不同的封装形式应不同的工艺制程,也对应了不同形态的电池精密结构件。目前,锂电池封装形式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圆柱、方形、软包三种形式。目前,圆柱、方形和软包三类锂电池特性各有优劣,在全球市场呈“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均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2020 年 9 月,特斯拉推出了 46800 大圆柱电池方案。与传统的小圆柱电池相比,大圆柱电池技术可降低电池包中电池的数量以及相应的结构件数量,提升能量密度、简化电池管理系系统要求高于方形电池的劣势。从目前进展来看,2022 年特斯拉已实现 4680 大圆柱电池量产,周产能达到86.8 万颗,约对应 1000 辆 ModelY 的需求。2022 年 9 月,宝马集团宣布从 2025年起在其新车型中使用 46 系列圆柱电芯,并将首批合作伙伴锁定为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国内外其他知名电池厂商亦在稳步推进 4680 大圆柱电池布局。免责申明: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内容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具体发邮件至:作为AEE2023上海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年会主题论坛之一,AEE2023第六届上海国际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大会将于11月28-30日在上海举办,大会内容包含:动力电池模组装配技术、动力电池测试技术、动力电池模组轻量化、大圆柱电池研发与制造、动力电池材料与工艺、储能电池/固态电池技术等主题报告和产品方案展示。
届时,来自全国地区的整车、动力电池、电池托盘/箱体、汽车底盘、动力总成、储能电池、材料、设计院、集成商、供应商等行业上下游嘉宾齐聚上海,共襄新能源汽车年终盛会,请勿错过!
演讲/参展/参会报名联络AEE汽车技术平台上海米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邮箱:会议客服:258电话微信: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