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灾难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刚开始,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它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干旱、一个物种灭绝等等,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这是2019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台词,然而现实似乎正在应验。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各种病毒肆虐、山火、地震、旱灾还有热带风暴、暴雨洪涝,各种极端天气不断出现。
盘点
2023年上半年
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跨年夜创纪录高温席卷欧洲
路透社1月4日报道称,创纪录的冬季高温席卷欧洲。
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西班牙毕尔巴鄂气温高达25.1℃,比1月平均气温高了10℃以上;波兰华沙气温达18.9℃,此前最高纪录为1993年1月的13.8℃;法国贝桑松气温为18.6℃,打破1918年1月16.8℃的原最高纪录。
美国遭遇“速冻”寒潮
风寒温度破-78℃
据美联社报道,一股强寒潮当地时间2月4日起,席卷美国东北部地区,导致多地大规模停电、道路封锁、1946个航班延误、多所学校停课……有超过2000万人受到影响。
新罕布什尔州芒特华盛顿天文台记录下的夜间风寒温度,更是一度跌至-78℃,创下美国有相关记录以来的最低纪录。
新西兰遭遇热带气旋突袭
当地时间2月14日,“一场空前危险的气象灾害”袭击新西兰,“加布丽埃尔”带来了强风雨天气,两天内的降水量超过400毫米。
强风和暴雨造成当地大面积供电中断、道路阻断。树木被连根拔起,路灯被强风折弯,房屋被雨水淹没。洪水和滑坡切断了新西兰许多聚居点同外界的联系。当地政府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巴西严重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月18日至21日,巴西圣保罗州多地发生强降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等灾害。截至21日,洪水和山体滑坡已致48人遇难,数十人失踪。
美国龙卷风频发 致死人数远超同期
据美国媒体报道,截至4月5日,美国今年在25个州已确认了至少367起龙卷风,与过去4年同期的平均水平相比增加了至少53%。同时,美国今年与龙卷风相关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至少63人,接近该国年均龙卷风相关死亡人数。
意大利暴雨致3.6万人无家可归
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今年5月,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地区暴雨持续,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部分城镇36小时的降雨量已超过500毫米!截至当地时间5月22日,艾米利亚-罗马涅地区至少有14人遇难;洪水造成超过3.6万人背井离乡,引发超过305处山体滑坡,破坏或切断了该区500多条道路。
加拿大山火影响超1亿人
今年6月,加拿大山火在其境内东部、西部狂烧,迫使加拿大政府疏散数以千计的居民,灾情之重堪称“十年一遇”。据统计,加拿大全国有400多处起火点,2万多人因此被疏散。
山火影响甚至蔓延至美国,当地时间6月7日,纽约自由女神像被烟雾笼罩,曼哈顿标志性的天际线若隐若现,多座主要机场航班延误。
从高温干旱到狂风暴雨,近年来全球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都在持续增加,全球变暖是重要推手之一。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未来数十年,全球所有地区都将面临气候变化加剧的考验。暖季更长,冷季更短,同时极端天气也将变得更加频繁。
另外,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今年7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对亚太地区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与气候灾害有关的损失巨大。仅在2022年,该地区就发生了140多起灾害,导致7500多人死亡,6400多万人受到影响,经济损失估计达570亿美元。报告进一步显示,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等最脆弱的次区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
报告指出,自2020年以来,亚太地区近几十年来的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数也在下降。将2020年以后的平均水平与过去十年(2010至2019年)相比,死亡人数减少了63%,受影响人数减少了57%,经济损失减少了38%。报告称,这一下降是该地区加强灾害预测、提高认识和增强抵御能力的结果。
加强灾害预测
提高认识和增强抵御能力
就能有效降低
受自然灾害影响人数及死亡人数
来源:中国气象、央视财经等综合整理
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
- 诚邀您共襄盛会 -
精彩回顾
点击关注
六大展区
· END ·
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由应急管理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民政府指导,三省一市应急管理厅局和上海市贸促会共同主办,坚持由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市场化运作。
通过政府政策解读、产品和技术展览展示、高层论坛会议、行业应急管理、供需交易服务等,提升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应急管理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推动应急文化产业提升社会公众应急安全能力。
立足长三角 / 辐射全国 / 面向世界
打造应急管理服务平台
电话: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