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导读
2021年,不仅是光学材料-光学元器件-手机安防投影等应用这条产业链,几乎整个光电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都经历了全球经济动荡、新冠疫情反复、下游市场格局快速变化、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带来的严峻挑战。可喜的是,光学行业老而弥新,下游的应用领域不再限于传统的照相摄影、投影、安防,面对的是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这样的星辰大海,市场空间广阔的看不到边际。当然,新的应用领域需要新型的高性能、小型集成化的光学元器件,微纳光学为新型光学元器件的研发制造指出了一条可能的路线,这条路线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勇毅的先行者,微纳光学器件的大批量制造和应用将是光学行业的一场变革。
在2021年度,持续拓展的应用领域如智能汽车、智能投影、生物检测、半导体制造、智能可穿戴、运动摄像、AR/VR、智能家居等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智能手机存量盘整、安防换挡接力、传统照相投影低迷的影响,这些新兴的应用不仅拓展了光学元器件的市场空间,也带给光学行业发展进步的信心。上游光学材料市场
光学材料主要包括光学玻璃、光学塑料、光学晶体等,光学玻璃是应用最广泛的光学材料,2021年度30亿元的光学材料市场规模中,占比超过80%,国内的中低端光学玻璃产能充足,部分高性能光学玻璃仍需进口;光学塑料虽然已经大量使用在智能手机、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光学镜头中,但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光学晶体种类较多且应用范围较广,目前中国已经可以稳定供应包括非线性光学晶体、激光晶体、双折射晶体、磁光晶体、声光及电光晶体、闪烁晶体等在内的各类光学晶体,广泛用于激光器件、光通信器件、红外器件中,包括可见光在内的各个波段。
在持续的应用带动下,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光学材料生产和加工地,主要的生产企业有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湖北戈碧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和山东大学、中科院、兵器和航空航天、电科下属部分研究院所。近几年随着下游对光学元器件在夜视、耐温耐湿、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折射率、低熔点、高性能和环保的特种光学玻璃需求持续增长。
中游光学元器件市场
从家用智能门锁到入户的各类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出行、各类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安防、智慧城市,随处可以获取图像、视频资源并辅以人工智能、图像视频快速处理等先进技术,整个人类活动场所万物互联(物联网)、虚实结合(元宇宙)是目前技术发展下可能的未来景象。可以预见,今后人类对视频及图像等成像信息将以更加多样、便捷的形式广泛获取并予以加工利用,视频和图片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传感数据之一。在此愿景下,获取视频及图像等成像信息的核心—光学镜片、镜头、模组等元器件将得到来自下游应用的持续推动,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光学元器件不仅仅用于获取图像及视频,在光的传输(光通信)、光的激发和调控(激光)等方面也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高速光通信、激光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会进一步扩充光学元器件的市场空间。
物联网、高速光通信、人工智能、元宇宙及显示等前沿技术领域持续融合,将推动光学元器件行业逐步进入转型升级、跨界融合的新发展阶段,有望持续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市场前景虽然广阔,但行业及企业要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因为新兴领域要求新型光学元器件体积尽可能小、集成度尽可能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尽可能高(微纳米级),还要易于实现大批量、低成本制造,相关企业需要在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及时调整升级,才能跟上行业趋势。
中国的光学企业如果能够再次抓住行业机遇,未来中国的光学元件市场会持续繁荣,延续近十年市场规模扩大十倍以上的增长趋势,详见下图。
下游应用市场
按应用领域来看,光学元器件主要的下游市场有智能手机、安防、车载、照相投影等,其余的应用领域还有AR/VR代表的新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医疗、通信、工业检测及制造、天文、国防、航空航天等。
2021年度光学元件在主要下游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见下图。智能手机镜头及模组市场
据IDC统计数据,受到供应链和零部件供应短缺以及市场饱和的影响,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5亿部,同比增长5.7%。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约3.51亿台,同比增长约为13.9%,其中5G手机约2.66亿部,同比增长约63.5%,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约83%。从近三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来看,智能手机市场已到存量盘整时期,销量下滑导致手机厂商成本压力上升,手机端摄像头数量增加趋势放缓。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重塑也加剧了各大智能手机品牌厂商之间的竞争。各智能手机厂商依旧将摄影摄像性能的升级作为差异化竞争的重点,推动摄像头规格的升级,如超高像素、大像面、双光学防抖(「OIS」)、连续光学变焦等。但多重因素导致消费需求不足,摄像头及模组供应商面临较大的价格和增长压力。安防监控镜头市场
在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政策支持和推动下,安防监控行业蓬勃发展,视频监控设备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与安防行业深度融合,安防监控的定位从公共安全向社会服务方面转变,安防监控设备正快速向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工厂等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发展,安防监控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安防监控行业的繁荣持续带动了安防镜头产销增长和技术进步,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国内成长起来一批注重技术、勇于创新的安防镜头企业,如宇瞳光学、联合光电、舜宇光学、福光股份、凤凰光学、福特科、力鼎光电、中润光学等,这些企业依托国内庞大的安防市场,迅速成长壮大并逐渐进军高清变焦市场,积极与日韩系安防镜头企业展开国际竞争,目前国产安防镜头的品质和应用效果已广受用户青睐和国外同行关注。
中国厂商已经占据安防镜头领域的龙头地位,上述的安防镜头企业中,宇瞳光学、联合光电、福光股份为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三家企业的安防镜头出货量占比超过50%,国内市场上定焦镜头的出货量远大于变焦镜头,2021年度定焦安防镜头的出货量占比65%左右,市场对高清变焦镜头需求迫切。经过国内相关企事业的不懈努力,国产变焦镜头的出货量增长迅速,占比逐年提升。▲安防监控设备示意图
高清化和智能化已是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安防监控设备的高清化依赖安防镜头在设计、制造技术及工艺方面的升级,安防镜头在4K超高清、超大光圈、大倍率变焦、集成夜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决定安防监控设备的成像质量和成像品质。车载光学市场
近两年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似乎给汽车指明了发展方向,那就是未来的汽车将是一款智能移动终端,不仅具备智能手机的通信、拍照摄影、影音娱乐、移动办公等功能,更集成了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投影显示、信息采集、全方位监控、主动安全等功能。当然要全部实现上述功能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每一次汽车功能的改进和增强都会带动消费者的购车、换车欲望,未来的智能汽车很有可能成为消费者追逐的个性化的智能产品,类似现在的智能手机,汽车行业将持续维持高关注和高增长。据有关机构统计,2021年全球电动车销售达670万辆,同比增长102.4%。其中2021年电动车第一大市场中国市场的销售量达到355万辆,同比增长160.1%。另据中汽协等多方机构预测,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同比增长47%,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我国电动车渗透率在2021年已突破10%,达到13.4%,全球电动车渗透率预计在2022年超过10%,汽车电动化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车载镜头模组示意图
当前汽车的智能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已经普遍应用在量产汽车上的ADAS及自动驾驶系统、车内外的安全监控、抬头显示(HUD)等新功能快速发展迭代,不断提升市场对车载光学镜头、汽车雷达及车载投影光学器件的需求,其中车载光学镜头不仅单价是手机镜头的十几倍以上,且目前已经达到平均每辆新车4-16颗镜头的搭载量,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发展空间广阔,车载光学极有可能成为智能手机后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应用领域,吸引众多光学企业竞相追逐。▲汽车ADAS传感示意图
国内企业中,舜宇光学较早进入车载光学领域,2021年度其车载镜头出货量较2020年增长约21.0%至6798万件,进一步稳固其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的位置。大立光、欧菲光、中光学、联创电子、联合光电、水晶光电、丘钛科技等光学企业在车载光学领域也布局较早,都已经是市场的主力供应商。AR/VR光学市场
2021年元宇宙概念受到热捧,直接将AR/VR产业推向风口。经过众多先行企业的不断探索,以VR头盔显示器、AR智能眼镜为代表的消费级产品的用户体验不断提升,市场需求不断升温。2021年度全球VR头显出货量超过一千万台,同比增幅超过50%,VR头显的消费级市场初见端倪;2021年度全球AR产品的出货量超过40万件,同比增幅明显。虽然AR/VR产品单价较高且性能不及预期,产业生态也不完善,但市场主流已经认可AR/VR产品是人类通往虚实结合的元宇宙时代的初级产品,是下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代表,在人类生活、工作、休闲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从研发生产到消费端都持积极态度,如果AR/VR产品能在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演算定位、视觉效果等关键技术方面持续取得突破,那么AR/VR的市场规模预期会像智能手机发展初期一样大幅增长。▲AR眼镜结构示意图
AR产品需要通过新型光学元件对微型显示发出的光进行反射、折射、衍射,最终投射到人的视网膜上;VR产品则要通过新型的微纳光学透镜来解决初期使用的菲涅耳透镜架构的不足。以光波导、自由曲面等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微纳光学元件是AR/VR以及物联网(IoT)等新领域获取视觉信息的重要基础元件,在AR/VR市场预期持续向好的愿景下,这类新型光学元器件将会形成一条广阔的持续增长的新赛道。照相摄像及投影光学市场
经过十多年的市场迭代,以单反相机、无反相机、DV等为代表的照相摄像产品的产销量逐年下滑,目前已下降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并出现了复苏迹象,据日本相机映像机器工业会(CIPA)统计,2021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为836万台,出货量降至最高时期的7%左右;市场规模约245亿元,同比增长16%,四年来首次同比增加。主要原因是社交媒体日益发达,消费者对分享照片及视频的质量不断提高,且相机普遍加入了联网及无线传输功能,有利于照片及视频的传输,除专业摄影人士以及相机“发烧友”外的消费者购买专业相机的动机日益扩大。▲投影镜头示意图
智能投影市场持续高景气带动下,投影镜片镜头等光学元器件的细分市场近几年实现持续增长,其中,中光学是数码和投影光学元件的龙头供应商,中光学的投影元件及整机业务在2021年实现超过40%的增长。随着照相摄像企稳,对应的相机镜片镜头细分光学元件市场有望走出低谷逐步回升。以中光学、凤凰光学、宇迪光学、晶华光电、科汀光学等为代表的企业是相机及投影光学元件的稳定供应商。车载光学镜头、HUD投影光学元件、AR/VR光学元件、集成生物识别及3D感知的光学模组等光学元器件有望在高速发展的智能汽车、AR/VR、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带动下,从众多应用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高成长性的、快速发展的光学新赛道。
发展趋势浅析
应用需求驱动下,光学界普遍认为传统光学已经无法满足新兴的下游应用对光学元件集成化、小型化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光学透镜来调节和控制光束的传统光学理念遇到了物理规则限制的瓶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纬度来研究出一种更好的控制光束的方法。在光学学术界和科研界不懈的努力下,通过在光学材料中引入微纳光学结构来制作新型光学元件的技术应用而生,微纳光学元件可对入射光的振幅、相位、偏振等参数实现较为灵活的调控,正好补充了传统光学元件在这些方面的不足,极大的丰富了光学元件的应用领域。随着电铸技术(LIGA)、电子束加工技术等纳米级加工技术的发展,微纳光学元件的微结构尺寸已经从微米发展至纳米量级,衍生出光学超晶格、量子阱、超透镜(metalens)等技术,尤以2016年被Science评为年度最佳发现之一的超透镜技术,在未来的便携式消费电子、ARVR等领域前景最为广阔。微纳光学元件还是目前全球光学界较为前沿的研究方向,技术上面临很大的挑战,距离实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荐阅读
光学元件仪器分会
光学元件仪器分会
学研技术部
光电测试服务平台
协会工作
中国光协
微信号 / COEMA_ChinaPhotonics
官方网站 /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网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