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汇集行业资讯 传递实时新闻
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8月10日星期四,今天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农科院聘任6大领域总首席,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8月10-13日台风“卡努”将给东北带来较强风雨天气,需注意防范农田渍涝灾害和作物倒伏;全国早稻病虫害发生趋势;除草剂研发生产商清原农冠获得新一轮投资,前海母基金领投;宝众宝达冲刺上交所主板,七成收入来自单一客户;广信股份年产4万吨对氨基苯酚项目投产;拜耳集团2023年二季度财报发布,非草甘膦农业业务同比持平;氟吡菌酰胺混剂获批登记防治根结线虫,产品系拜耳国内首家登记授权;科迪华在巴西新推出白僵菌生物杀虫剂。
@
行业动态
★ 中国农科院聘任6大领域总首席,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院党组书记杨振海宣布中国农科院关于组建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的决定,聘任陈化兰等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其中万建民、周卫、陈化兰、唐华俊、梅旭荣、张合成分别为种子、耕地、生物安全、农机装备、绿色低碳、乡村发展6大领域总首席。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强调,聚焦国之大者“举院抓大事”,做好六大领域重大任务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统筹衔接好院、所、团队、科学家各个层面的力量协同和任务分工,用扎实的工作和突破性的成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会上,专家顾问组听取了种子、耕地等6大领域重大任务选题的汇报,围绕选题方向、任务内容和关键指标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了顾问组的专业支撑作用。
★ 8月10-13日台风“卡努”将给东北带来较强风雨天气,需注意防范农田渍涝灾害和作物倒伏
目前,东北地区作物正值产量形成关键阶段;其中,一季稻大部处于抽穗至开花期,春玉米处于开花至吐丝期,大豆处于结荚期;大部作物发育期接近常年,长势良好。目前黑龙江吉林等地部分农田渍涝突出、干旱偏轻;东北地区墒情状况整体接近去年同期。
预计10-13日东北地区将有较强风雨,台风“卡努”风雨影响范围与前期部分农田渍涝灾害高度重叠,前期遭受湿涝灾害的农田灾害将加重。预计10-13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哈尔滨东部和牡丹江,吉林省白城、松原、舒兰、榆树,长春、吉林、延边,辽宁省铁岭、抚顺等地部分农田将遭受渍涝灾害。其中,新增渍涝范围包括黑龙江阿城、哈尔滨东北部,吉林省吉林、延边;渍涝程度加重范围主要在黑龙江三江平原西北部和东部、哈尔滨东南部、牡丹江,吉林省白城、松原、长春,辽宁省铁岭、抚顺等地;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尚志等地维持偏重涝害。预计黑龙江、吉林、辽宁农田积水受涝面积将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5.6%、10.2%、2.4%。持续渍涝灾害叠加阶段低温寡照将造成作物根系通气不良和缺氧、水稻抽穗开花、春玉米吐丝和大豆结荚缓慢、长势偏弱;少数低洼地块作物可能受淹严重,导致植株早衰或死亡,产量受损较重。
较强风雨天气将使农田渍涝灾害区作物倒伏风险明显增加。预计10-13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牡丹江,吉林省白城、松原、长春、吉林和延边,辽宁省铁岭、抚顺等地渍涝农田可能出现玉米等作物倒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尚志、阿城和吉林省舒化等地渍涝农田玉米等作物可能出现较大范围倒伏。农田作物倒伏则将导致田间环境郁蔽变差,作物营养输送和后期灌浆速度减慢,影响产量形成,倒伏严重地块将造成产量明显受损。
预计14-19日,东北地区大部以较弱降雨天气或多云天气为主,光温条件较前期改善,对水稻抽穗开花、春玉米吐丝和大豆结荚基本有利;预计至8月中旬末,东北地区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长势整体接近常年状况。
农业生产建议:在台风影响前后,针对渍涝农田及时排涝散墒,涝害偏重地区要加大排涝力度,缩短农田渍涝时间,降低作物倒伏风险,改善土壤通气性,提高根系活力。风雨天气过后及时检查渍涝和倒伏田块,合理施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已倒伏作物要因地制宜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台风带来的风雨影响将使水稻稻瘟病等病虫害和杂草发生的气象风险高,需注意防治。
★ 全国早稻病虫害发生趋势
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水稻栽培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早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3亿亩次。其中,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进一步重发趋势明显;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重于上年。全国早稻病虫害发生趋势:
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华南稻区中等发生,为害继续加重,全国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
稻飞虱:在华南中西部偏重发生,华南南部和东部、西南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
稻纵卷叶螟:在华南中西部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4600万亩次。纹枯病:在华南中西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华南南部和东部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5700万亩次。
稻瘟病:在华南南部、江南、长江中游稻区中等发生,丘陵山区、老病区和感病品种种植区局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000万亩次。
其他病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其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三化螟、大螟轻发生至偏轻发生。
@
公司新闻
★ 除草剂研发生产商清原农冠获得新一轮投资,前海母基金领投
日前,清原农冠获得新一轮融资,轮次为股权投资,金额未披露,投资方是前海母基金以及本草资本。
经过多年发展,清原农冠形成了新农药创制平台、生物技术性状开发平台和商业化育种平台。在新农药创制领域,公司已成功上市了环吡氟草酮、双唑草酮、三唑磺草酮、苯唑氟草酮等四大专利化合物;在生物技术性状开发领域,公司通过转基因与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赋予种子新的性状;在商业化育种领域,公司在全国4大玉米区建立了多个育种基地,玉米育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与信息化。
截至2023年7月,清原农冠已在全球申请发明专利1638件,已授权315件,其中海外专利占比85%。2022年,清原研发的21个玉米新品种进入区域试验阶段,预计2024年部分品种获得审定证书。
★ 宝众宝达冲刺上交所主板,七成收入来自单一客户
江苏宝众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了招股书冲刺上交所主板上市,保荐人为中信建投。
宝众宝达2020年、2021年、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12亿、9.08亿、9.46亿元,其中源自植保定制生产业务的收入分别为6.27亿、6.68亿、7.10亿元,植保业务收入的稳定增长主要系由产品下游市场需求旺盛、主要客户供应链订单分配调整以及公司新产品及客户等因素推动;上述年度净利润分别为1.34亿、3.09亿、3.23亿元。宝众宝达计划募集资金10亿元,其中,9.2亿元用于辽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8,000万元用于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
宝众宝达主要提供植保原药及锂化材料的定制生产服务,于20世纪90年代便与全球植保行业率先尝试定制生产外包模式的跨国公司FMC接触并逐渐建立了合作关系,对单一客户FMC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七成。
2023年第一季度,宝众宝达营业收入为2.25亿元,同比下降7.9%;净利润为7,842.4万元,同比下降15.65%。宝众宝达表示:2023年以来,受全球植保行业终端去库存的影响,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随着包括FMC在内的跨国植保公司因采取降库存、保现金流的供应链策略而推迟或减少原药采购,发行人主要除草剂产品的开工率及销量均受到影响;其中,甲磺草胺销量下降较为明显。前述因素导致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 广信股份年产4 万吨对氨基苯酚项目投产
8月10日,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年产4 万吨对氨基苯酚项目” 经过前期生产工艺、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已于近期正式全面投产。该项目是由公司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广信股份3,000 吨/年吡唑醚菌酯项目” 变更而来,项目总投资4.13亿元,所需的水、电、蒸汽等,均依托公司现有装置提供,所用原材料对硝基氯苯、烧碱、盐酸、氢气可全部自行配套,延伸公司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项目建成后,进一步夯实公司产业链条,延伸了氯碱-对(邻)硝基氯化苯等上下游原材料的应用,提升主业竞争力,正式打通了从光气–精细化工品-医药中间体的链条板块,构筑产业链共生生态,实现价值升级。
★ 拜耳集团2023年二季度财报发布,非草甘膦农业业务同比持平
8月8日,拜耳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的经营业绩详情。第二季度集团销售额下降8.2%,降至110.44亿欧元。其中,汇率变动产生了5.53亿欧元的负面影响。
三大事业部销售额最高的仍然是拜耳农业业务(作物科学事业部),为49.24亿欧元。尽管受草甘膦产品的销量和价格下降的影响,作物科学事业部销售额下降18.5%。非草甘膦业务的销售额与上一年持平,主要得益于所有地区价格的上涨及北美地区种植面积的增加,玉米种子与性状业务的销售额增长了10.6%。杀菌剂业务的销售额与上一年同期持平。
作物科学事业部利润为7.25亿欧元。盈利水平受通货膨胀导致的销货成本增加影响,汇率变动带来9600万欧元的负面影响。
7月24日,拜耳集团下调了2023年全年业绩展望。公司目前预计作物科学事业部的销售额同比下降约5%,预计利润率为21%。
@
产品新闻
★ 氟吡菌酰胺混剂获批登记防治根结线虫,产品系拜耳国内首家登记授权
日前陕西先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5%阿维·氟吡菌酰胺悬浮剂拟获批登记防治黄瓜根结线虫,这也是国内企业中首个取得氟吡菌酰胺线虫登记的企业,从而又为国内防治越来越严重的根结线虫增添了一个创新的强有力的产品。
截止目前,杀线虫登记产品总数有390多个,有效成分登记数量34个,其中阿维菌素和噻唑膦占比超过60%。近年来,新登记的线虫证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登记作物涉及蔬菜、林木、经济作物、水果、大田及特色小宗作物共计25种,悬浮剂等环保剂型的登记在逐年增加。
近年来,拜耳作物科学研发的一款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化合物氟吡菌酰胺因其全新作用机理深受广大种植户的青睐,已快速成长为线虫防控领域的领导品牌。同时,因氟吡菌酰胺作为防线虫用途上国内专利保护期要到2028年,而成为国内生产企业广泛关注的产品。
陕西先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5%阿维·氟吡菌酰胺悬浮剂混配制剂获得了拜耳国内首家登记授权,并且该混剂在黄瓜根结线虫的登记已获公示;该混配技术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 科迪华在巴西新推出白僵菌生物杀虫剂
科迪华的新款微生物源杀虫剂Tezpetix Beauve,近期在巴西亮相,该产品含独有的白僵菌Simbi BB 15分离株。
据科迪华介绍,该产品可作为化学农药的补充,用于对抗玉米黄翅叶蝉,这一害虫是玉米种植业遭受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该产品纳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案,能够有效避免叶婵造成的产量损失。此外,该产品还被推荐用于出现烟粉虱、椿虫、褐蝽和咖啡果小蠹的各类作物上。
今天的新闻就是这些,祝各位听众工作顺利!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