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前 言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服务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全球航运产业加速东移。在上述背景下,我们认为有必要从全球和服务业的角度重新审视港航业的发展。籍2023年首届中国(宁波)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之际,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与英富曼集团合作发布了《全球港航服务业发展白皮书 (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
作者:李志平,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服务研究室主任
联系方式:18817945591
港航服务业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具体包括港口、航运以及与其相关的服务业。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与宁波港航服务业发展的高度相关性,《白皮书》选取了船舶运输业、港口装卸业、船舶管理业、船舶经纪业和海事法律业作为重点探讨内容,回顾了这些产业的历史发展趋势,同时对未来的产业发展做出展望,围绕港口吞吐量、海铁联运、船舶交易等专题分析了全球港航服务业发展成绩和未来发展趋势。
专题1:全球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际上多式联运发展较好、与国内港口条件相似的港口中,海铁联运一般占集疏运量比例10%左右,公路占集疏运比重约50%。国内各港口海铁联运业务正处在快速发展期,2022年,青岛港完成190万标准箱排全国首位,宁波舟山港完成145.2万标箱,同比增长20.6%,海铁联运规模位居中国大陆第二,在水系发达的中国大陆南方港口中排名第一,天津港完成100万标准箱排名全国第三,上海港完成57.6万标准箱,近两年实现年均增速超45%,同样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与中国大陆类似的国际港口中,荷兰鹿特丹港2021年完成209.61万标准箱,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完成105.78万标准箱。(见表2)。
表1 2022年全球主要海铁联运港口运量及占比情况
注: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为2021年数据。
专题2:全球港口货物和
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
2023年4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全球港口发展报告 (2022)》。据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海运贸易与港口生产形势呈现缓步回涨态势;但世界经贸全面复苏仍面临通货紧缩、地缘冲突等一系列风险,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港口生产形势仍将维持“弱势”增长格局,并趋于温和复苏。
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大幅收窄。2022年,全球前50大港口中,排名靠前的大型港口吞吐量增幅相对较好,前50大货运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67.3亿吨,增速也由2021年的4.1%下滑至1.3%。其中,前20港口同比增幅达到2.0%,略好于前50大港口总体增幅。从具体排名看,前10货物港口中仅唐山与日照港因中国内贸煤炭发运量激增(国际煤价高涨推动中国国内“北煤南运”需求提升),使两港分别超过上海与黑德兰港成为全球第2和第8大港口,其余港口增长平稳,排名没有大范围波动。2022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2.6亿吨,同比增长3%,连续十四年位居全球第一。
表2 2022年全球前2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排名
大型集装箱枢纽港箱量增幅相对较好。在国际贸易需求相对萎靡的环境下,国际直达航线因装载率不足而减少,枢纽型港口中转分拨的功能被增强,使得大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略好于其他港口。前10集装箱港口总体增幅在1.5%左右,而前100集装箱港口增幅则降至1.1%。大型枢纽在港口网络体系中的虹吸效应依然明显。同时,全球集装箱港口集中度相对较高,前10大集装箱港口在前50中的份额接近50%,在前100大集装箱港口中占比为40%。
中国港口增速回落但仍稳居榜首。由于出口贸易需求偏弱,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较上年度有所收窄,其中上海、广州等港口箱量增幅仅为0.6%和2.8%;但从排名上看,前10大集装箱港口内中国依然占据7席(含中国香港),且前10排名变化仅为青岛超过广州,排名互换,其余港口排名稳定且相互之间仍有超100万标箱的差距。2022年中国港口中青岛、宁波舟山、深圳等港口涨势相对明显,青岛港背靠山东省,省域港口一体化改革叠加陆海联动优势,使港口航线和货源保持平稳提升;而宁波舟山港则在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目标驱动下,积极扩大港口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优化集疏运体系,近3年港口集装箱复合增长率超过6%,海铁和江海河联运规模实现翻番,锚定2027年集装箱吞吐量赶超新加坡,突破4000万标箱。
表3 2022年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
扫码关注公众号
精彩活动不错过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