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近日,小米推出了一款入门级的米家 3D 打印机,这款3D打印机采用打印、固化二合一设计,出厂即调平,免组装,插电即可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要技术,凭借其在精密复杂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先天优势,在促进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持续满足消费领域的需求,消费级应用场景得到进一步扩展,3D打印消费化趋势越发明显。
越来越多的消费级3D打印机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随着3D打印商业化加速,消费级3D打印机将如何发展呢?
高光但总是被忽视的赛道
3D打印作为制造业领域正在崛起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对现有生产形式的颠覆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甚至被认为是具有“工业革命”般意义的存在。
与传统的工业生产不同的是,3D打印不需要模具和机械加工,通过对数字模型扫描和分层处理,将材料叠加形成实体模型,是典型的增材制造。既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用料和人力成本,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在个性化生产、生产预测和材料融合等方面更是优于传统制造。
在成本管理上3D打印也有明显优势。据天风证券研究,3D打印在航空航天燃烧室能降低费用成本50%;在义齿金属内冠生产上能降低70%的人工成本;在磨具压缩过程中能降低50%时间成本等。
与2D打印相比,3D打印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截然不同。
前者依靠耗材盈利,产业链较为简单。而3D打印上游是打印机制造商,提供诸如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材料及定制化服务;中游是设计咨询的软件服务商、模型打印的平台提供商,下游的大头在B端。
从市场规模看,当前3D打印无疑处在蓝海赛道。据数据显示,2017-2022年行业复合增速为26.7%,市场容量也达到了320亿。且自2023年增速再次加快,预计2026年将超过1100亿,期间复合增速也超过了36%。而提速的关键是预期商业化能够快速落地。
而国内消费级应用占比较低,仅为30%左右,这是由于消费级3D打印门槛较低,且消费类产业供应链已较为完善,3D打印的效用并不明显。且相对海外有价格优势,所以设备以出口为主。
打破技术桎梏
技术与材料一直以来都是阻挡消费级3D打印机普及的至关问题。
尽管3D打印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挑战限制着这一领域的发展。
例如打印速度仍然相对较慢,特别是对于大型或复杂物体的打印,需要较长的时间,限制了生产效率。打印精度和表面质量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对于某些高精度和细节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还需要加强。另外,材料选择也是一个挑战。尽管现在已经有多种打印材料可供选择,但仍然有一些特殊性能的材料较难实现打印,限制了3D打印技术在一些特定行业的应用。
3D打印品牌魔芯科技创始人陈天润曾说过:“目前市场上大多消费级3D打印机收到货后,需要自行安装调试,打印过程也涉及建模、切片等专业技术,而且打印成功率和打印效果难以保障。”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技术是不断向前演进的,3D打印技术的发展也是通过解决不断涌现的问题实现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要想实现消费级3D打印走进千家万户的目标,势必需要企业以科技创新不断探索,从精准度、稳定性、速度以及质量等逐步突破,推动行业的升级。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越来越多将的企业探索3D打印领域,争取早日让3D打印机走进大众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实现创意生产自由。
3D打印机的新发展趋势
追求个性化、定制化已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与购买批量同质化的产品,消费者更倾向于为他们设计的产品,从而满足个人品味和偏好。
而针对消费级市场的3D打印设备可以实现追求个性化的需求,3D打印制造商可以生产少量的产品,让设计师和工程师能够根据迸发的灵感和客户反馈,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调整产品设计和进行创新,极大利好3D打印初创企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涉及消费级3D打印机的企业越来越多,尽管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体量,可能只有工业类市场的五十分之一到一百分之一,但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小觑。
第十九届亚印展预告
时间:2024年3月1日-3日
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预计展会规模:2.1万平方米,约300家展商
预计观众:1.8万人次
推荐阅读:
官宣 | 关于举办第十九届亚洲打印技术及耗材,文具与智能办公,包装与印刷展览会的邀请函
特别通知:2024 第 19 届亚印展(深圳),展区门票 99 元/展期。赠票请找主办、嘉宾和展商索取)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亚印展门票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