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作业安全分析(JSA)
作业安全分析,英文全称Job Safety Analysis,通常被简称为JSA,是目前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较为常用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工具。
它通过借助整个JSA分析团队的力量,事先或定期对某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的目的。
★ 集团公司规定的特殊作业,如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
★ 各事业部、专业公司、企业规定的其他需要办理作业许可的高风险作业,如设备堵头(封头)拆卸、设备清洗、非常规采样点采样、直接接触放射源(酸、碱)、长输管道清管以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高毒等介质临时接管线等。
★ 非常规作业(无制度或操作规程的),如各类搬迁搬运、油(套)管通径、登高攀爬、临时采样、清焦除渣、长输管道清管、防腐刷漆、输煤皮带清理、装卸催化剂、开启密闭空间、下水道和污水井清淤疏通、装置(设施)清扫保洁、临时装卸等作业。
★ 临时性作业,与非常规作业类似,是指突然发生的、无固定频次作业。
★ 变更的作业,主要指在作业过程中或者JSA开展后,作业活动内容、作业环境等发生了变化的作业。
★ 交叉作业。
★ 长时间没有操作的设备作业,这种情况下存在风险因素不清楚的潜在危害,因此在操作前必须开展JSA。
★ 长时间未进行作业的区域内作业,这种情况下周边环境等风险因素不明,因此在进行作业前也必须开展JSA。
★ 作业过程中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的作业,是指正常作业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下的处置,必须开展JSA。
下面结合JSA使用中
容易出现的问题
以及应注意的要点来进行解读
快拿出小本本吧!
PART 01确定分析对象
(1)JSA应在对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识别的前提下,针对每一项作业活动进行具体的分析。
(2)要注意JSA分析范围。主要包括集团公司规定的特殊作业,高风险非常规作业以及需要办理作业许可的其他高风险作业。
【要点解析】集团公司在2019年6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作业安全分析范围的通知》中,详细规定了JSA分析范围,要求特级用火作业、Ⅲ级及以上高处作业、无作业方案的起重作业以及进入有毒、可燃介质或情况不明受限空间作业等特殊作业,施工作业前必须开展JSA;交叉作业、临边作业、临水作业、临近高压带电体的作业、设备封盖(封头)拆卸、设备(管线)试压、非常规采样以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高毒等介质临时接管线等高风险的非常规作业,施工作业前必须开展JSA。
成立JSA小组
按作业活动选定相关人员成立JSA小组,明确小组长和各工作成员及其职责。
JSA小组长应接受JSA培训,并具备组织开展JSA的能力。JSA小组长负责选择熟悉JSA方法的管理、技术、设备、安全、操作等3~5名人员组成JSA小组。
【要点解析】JSA通常由熟悉作业的和参与作业的人员完成:
基层单位的生产作业应由基层单位负责人指定分析组长,小组成员一般由设备专业、工艺专业、安全专业和作业人员组成。若情况比较复杂,应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参与;
长期停用的设备设施重新投用前,应组织该设备设施的相关专业人员、操作人员和安全人员开展JSA工作,必要时分析小组成员还应包括设备设施的供应商;
边生产边进行的作业活动,JSA组长应由属地单位人员担任,组织属地和检维修单位人员共同开展JSA工作;
大型建设项目的施工作业,应实施网格化安全管理,由施工单位进行JSA工作。施工方的网格负责人指定分析组长,小组成员由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安全人员和监理人员、监护人员组成,业主单位进行监督和审核;
施工作业涉及多项作业许可的,应按照作业活动的工序进行作业步骤分解,由相应的负责人组织开展综合性的JSA工作;
危化品装卸等高风险作业,应由基层单位组织装卸人员、安全人员和监护人员等定期开展JSA工作;
油田企业边缘油(气)井、小型加油站、小型检维修等无法成立分析小组的,应由上一级机构组织开展。
作业步骤的划分方法和描述原则如下::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程序划分,划分的步骤不能太笼统也不宜太细。
根据经验,一项作业活动的步骤一般为3~8步较为适宜。如果作业活动划分的步骤实在太多,则可先将该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作业任务,分别进行危害分析。
作业步骤划分时,可以以主要危害因素的变化作为各步骤的分界点,以保证步骤划分的合理性。
应尽量避免将所需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列入。
务必保证各个步骤正确的顺序,以防增加新的危险。
如客观条件允许,需在正常的时间和工作状态下仔细观察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如受条件限制确实在作业活动前开展不了作业观察,应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并能完整辨识整个作业工艺的人划分作业步骤。
作业步骤描述应简单明了。
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如停车、投料、插电源等。
PART 04辨识危害因素辨识危害的基本方法包括对具有该项作业活动工作经验的人询问交谈、对作业活动的现场观察、查询已有事故(伤害)资料以及获取类似企业作业活动的危害因素辨识材料等,通过这些方法,依次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危害辨识,将辨识的危害及其后果列入作业安全分析表中。
JSA人员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需注意结合作业实际,尤其注意区分同一作业活动在不同作业人员、区域、装置、环境下的危害因素变化情况。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应注意在描述语言中说明以下情况:
危害在什么地方发生的?
什么引发的伤害?
引发何种后果?
谁或什么会受到伤害?
在每个作业步骤的危害识别过程中,JSA人员应首先考虑第一类危险源(能量和危险物质),然后考虑第二类危险源(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和管理缺陷)。
危害辨识必须结合作业现场实际进行,尤其是需要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特殊危害因素”加以辨识。例如某次高处作业中,作业平台上临时出现的孔洞等。
后果描述则可以从危害因素产生的伤害方式和伤害对象的角度,描述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
PART 05制定控制措施JSA小组人员应确定针对当前危害的现有控制措施,建议从工程措施,标志、警告和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三个方面,结合单位实际,确定现有控制措施情况。
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与作业许可证上的安全措施相一致,并将许可证上未涉及的控制措施填写到许可证“其他补充安全措施”一栏中。
【要点解析】补充控制措施通常针对的是某次作业中存在的“特殊危害因素”,所以进行作业前,不但要求JSA人员能够结合现场实际,识别出此类危害,更需要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加以落实。
例如针对某次高处作业中作业平台上出现的孔洞,应制定并落实如添加硬隔离或铺板等补充控制措施。
PART 06结果告知危害识别的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应由作业活动负责人告知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并签字确认。
JSA结果要明确告知现场参与作业的每个成员,以防因不了解危害因素或未采取正确的风险控制措施而引发事故。企业应针对JSA结果的告知情况、风险控制措施落地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结尾
这里帮大家总结一下
以上JSA使用的6项要点:
确定分析对象
成立JSA小组
划分作业步骤
辨识危害因素
制定控制措施
结果告知
来源:班组安全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佑安
声明
1
本平台接收会员单位、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单位投稿,稿件内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将免费在本平台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网(http://www.chemicalsafety.org.cn/)上进行宣传。投稿邮箱ccsa@ccsa.net.cn,来稿请标注“微信投稿”字样。
2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10-64465630),感谢支持!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