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艾媒报告中心report.iimedia.cn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订阅
艾媒咨询——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与分析机构,专注于市场地位、消费洞察、商业趋势。
iiMedia Research
夜间经济不仅有助于拉动本地居民的内需,还能延长外地游客、商务办公者等的留存时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被视为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投资环境及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市场将超48万亿元。从城市发展看,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城市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其中重庆、上海、长沙位列前三名。目录
(可滑动查看)一、夜间经济发展背景及主要模式1.夜间经济定义2.夜间经济核心特点分析3.中国夜间经济发展阶段分析4.夜间经济发展带动职业生态圈分析5.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政策推动因素6.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消费基础(一)7.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消费基础(二)8.中国夜间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基础(一)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基础(二)1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旅游行业发展基础(一)11.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旅游行业发展基础(二)12.重要节假日的夜间经济消费额13.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及大数据预测14.中国夜间经济网络热度大数据监测二、中国夜间经济典型业态消费分析1.夜间经济的四大主要业态2.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购物篇(一)3.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购物篇(二)4.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购物篇(三)5.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购物篇(四)6.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购物篇(五)7.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餐饮篇(一)8.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餐饮篇(二)9.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餐饮篇(三)10.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餐饮篇(四)11.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餐饮篇(五)12.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文娱篇(一)13.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文娱篇(二)14.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文娱篇(三)15.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文娱篇(四)16.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旅游篇(一)17.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旅游篇(二)18.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旅游篇(三)19.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旅游篇(四)20.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旅游篇(五)21.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旅游篇(六)22.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旅游篇(七)三、中国典型城市夜间经济规划及发展特点1.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城市发展指数TOP102.典型城市夜重庆:政策支持3.典型城市夜重庆:建设思路4.典型城市夜重庆:商圈特色5.典型城市夜重庆:品牌建设6.典型城市夜重庆:经济带动7.典型城市夜广州:政策支持8.典型城市夜广州:建设思路9.典型城市夜广州:商圈特色10.典型城市夜广州:品牌建设11.典型城市夜广州:经济带动12.典型城市夜京城:政策支持13.典型城市夜京城:建设思路14.典型城市夜京城:商圈特色15.典型城市夜京城:品牌建设16.典型城市夜京城:经济带动17.典型城市夜上海:政策支持18.典型城市夜上海:建设思路19.典型城市夜上海:商圈特色20.典型城市夜上海:品牌建设21.典型城市夜上海:经济带动22.典型城市夜长沙:政策支持23.典型城市夜长沙:建设思路24.典型城市夜长沙:商圈特色25.典型城市夜长沙:品牌建设26.典型城市夜长沙:经济带动四、中国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预判1.中国夜间经济消费发展趋势分析(一)2.中国夜间经济消费发展趋势分析(二)3.中国夜间经济消费发展趋势分析(三)图表图表1 夜间经济辐射职业生态图图表2 2021-2023年国务院及典型城市夜间经济政策数量图表3 1993-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增加值图表4 2016-2022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图表5 2016-2022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增长率图表6 2017-2022年中国公路及铁路里程图表7 2017-2022年中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数量图表8 2022年中国拥有地铁运营线路最多的十大城市图表9 2017-2025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和投放规模及预测图表10 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最多的十个地区图表11 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组织人次最多的十个地区图表12 2023年中国居民夜间活动最向往的城市词频图图表13 2023年中国端午假期参与夜间游的游客占比图表14 2016-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及预测图表15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中国“夜间经济”网络热度图表16 2023年中国居民夜间时段业态参与指数图表17 2023年中国居民主要购物时段比例情况图表18 2023年中国居民夜间购物消费金额占全天的消费比例情况图表19 2023年中国不同时段居民消费方式对比情况图表20 2023年中国居民线上及线下夜间购物细分渠道分布图表21 2023年中国居民整体及夜间购物与去年相比的增长率情况图表22 2023年中国居民夜间购物满意度图表23 2023年中国居民餐饮消费情况图表24 2023年中国居民夜间餐饮消费占全天餐饮消费比例情况图表25 2023中国居民夜间餐饮消费偏好的美食类型图表26 2023年中国居民整体及夜间餐饮与去年相比的增长率情况图表27 2023年中国居民夜间餐饮满意度图表28 2023年中国居民文娱消费情况图表29 2023中国居民夜间线上线下文娱活动偏好图表30 2023年中国居民夜间文娱活动满意度及夜间文娱消费占全天文娱消费比例情况图表31 2023年中国居民整体及夜间参与文娱活动与去年相比的增长率情况图表32 2023年中国居民外出旅游目的地偏好及出游方式图表33 2023年中国居民本市旅游吸引力及其出行方式图表34 2023年中国居民外地旅游吸引力及其出行方式图表35 2023年中国居民市内及市外旅游与去年相比的增长率情况图表36 2023年中国居民外出旅游留宿情况以及住宿旅游偏好情况图表37 2023年中国居民参与线下夜间旅游消费活动及满意度情况图表38 2023年中国居民线下夜间旅游消费活动以及整体旅游情况与去年相比的增长率情况图表39 截至2023年6月重庆市发展夜经济相关政策及举措图表40 2020-2022“不夜重庆”生活节活动数据图表41 截至2023年6月广州市发展夜间经济相关政策及文件图表42 2021-2022年广州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图表43 2022年广州夜间消费节消费数据图表44 截至2023年6月北京市发展夜间经济相关政策及文件图表45 2021-2022年北京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图表46 截至2023年6月上海市发展夜间经济相关政策及文件图表47 截至2022年9月上海市发展夜间经济相关成果图表48 2021-2022年上海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图表49 截至2023年6月长沙市发展夜间经济相关政策及文件图表50 2021-2022年长沙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核心观点市场规模: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市场将超48万亿元
在消费模式增加、消费时间拉长等驱动下,夜间消费逐步成为中国各地政府拉动当地经济的新抓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23年将达到480912.7亿元。
用户调研:夜间消费模式更为多元,夜购、夜食、夜娱、夜游为主要夜间活动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期间中国居民夜间时段参与的主要业态为线上线下购物、餐饮宵夜、休闲娱乐和出游出行,参与指数分别为4.13、3.93、3.90、3.69。从消费方式来看,夜间购物主要通过线上方式(44.4%)进行,而夜间餐饮消费以线下堂食(32.5%)为主;居民总体夜间消费满意度超八成。
行业趋势:新生代及中老年群体带给夜间消费新活力,各大城市注重打造夜经济品牌
现阶段的夜间消费开始从传统走向新型模式,消费品质得到提升,消费内容愈发健康,消费群体逐步拓宽。各大城市都试图通过当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都市商圈资源等要素叠加,打造本地的夜间经济名片,吸引本地居民和游客参与到夜间经济中。
以下为报告内容节选: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中国夜间经济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夜间经济是延长消费时间、拉动实体消费、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甚至被视为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投资环境及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自2019年开始,北京、天津、成都、重庆、上海等各大城市出台相关举措,激发夜间经济新动能。2023年是消费提振年,商务部提出将进一步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夜间经济成为丰富消费场景的重要落脚点。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政策推动因素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地方高度重视夜间经济的发展,国务院明确提出“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多地也纷纷响应出台相关举措。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夜间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丰富城市产业结构和产品及内容供给,满足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消费基础
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升 ,202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10207亿元,同比增长3%,为国内各行业各业态稳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据统计,2022年消费支出最终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同时我国居民消费近60%发生在夜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发展夜间经济对于促进消费、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重大的作用。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基础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的共享单车投放量将达到18.94万辆。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地铁、夜间巴士等夜间出行公共交通愈发便利,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也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城市短途交通的短板。出行便捷度直接影响夜间经济发展,公共交通和骑行模式的兴起都有利于城市夜间经济的繁荣。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旅游行业发展基础(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86亿,同比增长46.5%;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1.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53万亿元,增长69.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国内旅游产业的复苏能够进一步释放夜间经济的活力,同时夜间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升级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双向互构的良好效应。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旅游行业发展基础(二)
艾媒商情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显示,2023年中国居民夜间活动最向往的城市为重庆市,夜间经济已成为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引擎。
重要节假日的夜间经济消费额
2023年的端午节期间,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3625.3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4.97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38.8%。在“夜间消费”方面,银联商务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夜间实物商品消费金额同比增长44%,其中夜间餐饮消费金额同比增长65.9%;夜间服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32.3%。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及大数据预测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中国夜间经济规模突破30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0%,预计2023年将突破48万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为了刺激消费,中国各地政府对夜间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大,同时,夜间消费场所的服务市场增加以及人们夜间消费需求的攀升,中国夜间经济的发展规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夜间经济的四大主要业态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升级和消费体验的多样性增多,许多日间业态也延伸至夜晚,比如购物、电影、书店、剧场等文化艺术体验类,甚至还有体育比赛、健身、外出游览、零售等等。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期间中国居民夜间时段参与的主要业态为线上线下购物、餐饮宵夜、休闲娱乐和出游出行,参与指数分别为4.13、3.93、3.90、3.69。
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购物篇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夜间购物线上渠道占比最多的是电商平台,为69.4%;其次是直播购物,为15.2%。夜间外出购物流向中,占比最多是商场超市,为65.8%;其次是便利店和步行街,分别占比55.0%和49.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短视频直播平台的井喷式爆发为直播和短视频购物提供了发展的良好机遇;而随着各地政府开始推行相关夜间经济政策,步行街、地摊经济也将会成为夜间经济的重要载体。
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餐饮篇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居民夜间餐饮消费中,到店堂食比例明显增加;且夜间餐饮消费占全天消费比例40%及以下区间的居民比例为76.0%,而占比在50%以上的仅为4.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外卖行业与线下餐饮消费相比种类较为单一,难以带动其他夜间经济业态共同发展, 同时在夜间经济不断综合发展下,居民更愿意夜间外出就餐,且金额占比较高。
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文娱篇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在夜间的文娱活动中,线上文娱活动的占比为24.4%,而线下文娱活动的占比为34.9%,线上线下持平的占比为40.7%。线上活动中,刷视频、看剧是居民喜好度最高的项目,而线下活动中居民更青睐看电影、健身与聚会。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新业态在夜间开放,各种类型的夜间体育服务综合体正逐步走进大众生活,夜间经济的多元化有效地带动各业态商家参与,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行业发展。
夜间经济增长吸引力数据分析:旅游篇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居民外出旅游时通常会选择留宿(45.4%),其中快捷旅店成为居民住宿的首选(65.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大众旅游时代来临,中端连锁快捷旅馆和经济型快捷旅馆迅速扩充规模,经济型酒店需求扩大,发展前景良好。
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城市发展指数TOP10
根据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发布的《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排行榜》,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城市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其中重庆、上海、长沙位列前三名。
典型城市夜重庆:政策支持
近年来,重庆将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市商务委、市文旅委、市体育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推动重庆的夜间经济焕发新活力。
典型城市夜重庆:建设思路
在巴渝文化的浸润下,重庆深挖美食文化、建筑文化的夜间经济赋能可能,打造多元化的游客夜游体验,也为重庆升级夜间消费打开了新通道。一方面火锅等特色美食成为重庆夜间经济的重要吸引力;另一方面,2022年重庆有六个消费聚集区入选文旅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为新地标。
典型城市夜重庆:商圈特色
依托城市商圈转型升级,重庆打造了一批引领夜间经济的标志性商圈。从空间分布来看,渝中区夜间经济已初步呈现“两带一圈多点”布局,60%夜经济场所聚集在“两带”。其中,“十八梯一解放碑一朝天门”步行大道以都市夜生活为主题,把山城巷、十八梯、鲁祖庙、较场口、戴家巷等聚点成片,形成40万方“夜经济”体量,是重庆夜间消费的核心示范带,未来将打造为全域夜间消费长廊。
典型城市夜重庆:品牌建设
2020年,重庆开始打造“不夜重庆”的主题活动。数据显示,2022年活动期间,重庆推出近200场夜间特色主题活动,超20万户商家参与,吸引市民游客超1.6亿人次,带动销售额超73亿元。
典型城市夜重庆:经济带动
夜间经济已成为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引擎。2022年,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6亿元,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1.6%,夜间经济的活跃让重庆的居民消费持续火爆。伴随旅游市场强势复苏,重庆节日期间消费市场有序升温。银联商务大数据监测数据显示,重庆2023年节庆期间累计消费同比增长12.2%,较2019年同期增长2.6%。
典型城市夜广州:政策支持
2019年8月以来,广州多部门联合出招,出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为夜间经济再提速,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消费,推进夜间经济成为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典型城市夜广州:商圈特色
广州将地摊经济与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夜间经济相结合,在夜间或周末等限定时段将有条件的市政道路临时改造为市集步行街,允许餐饮、零售等主题商户限时占道经营。截至2023年5月,已建成35个流动商贩,支持夜间延时经营。北京路是集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街道,是广州市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节假日人流量高峰值可达百万人。目前,北京路步行长度从最初的1.1公里延长到4.7公里,商业面积从57.3万平方米增加至63.6万平方米,形成“五力街区”的业态布局。
典型城市夜京城:政策支持
自2019年7月起,北京建立夜间经济协调推进机制,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点亮夜间消费场景。在推陈出新的政策支持下,北京培育夜间消费新动能,创造夜间新供给,逐步打造“夜京城”文化名片。
典型城市夜京城:建设思路
进入2023年,北京夜经济3.0版政策之上,伴随更多打卡地的评选出炉,北京将呈现出多元融合、动静相宜、安全便捷的“夜京城”,重点突出“北京范”“时尚潮”“文化芯”“科技核”。未来,北京将打造10个“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30个融合消费打卡地、40个品质消费生活圈、5-10条全市夜游精品路线,培育10条市级“深夜食堂”餐饮街区。
典型城市夜京城:经济带动
在夜间消费用户基础和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商业主体单位的共同推动下,北京已经形成多元的夜间消费形态。数据显示,2023年3月以来,北京地区夜间休闲娱乐消费订单同比增长37.5%,“夜市”搜索量同比增长279.9%,休闲娱乐订单量同比增长31.2%,单车“夜骑族”出行频次环比涨幅超过30%,“夜京城”效应初显。节庆期间,北京市夜间经济特色凸显,消费内生动力活跃,夜间消费持续升温。
典型城市夜上海:政策支持
2019年4月,上海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截至2022年9月,上海已有100余位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启动了上海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理事会的筹备和成员招募工作,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的夜间经济治理体系。
典型城市夜上海:建设思路
围绕“24小时活力城市”的建设思路,上海持续完善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夜动等七大领域,加快打造世博-前滩滨江地区、黄浦滨江外滩地区等10个水岸夜生活体验区,世博源、南京路步行街等30个水岸夜生活好去处,以及陆家嘴地区等15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
典型城市夜长沙: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长沙的夜间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了进一步推动夜间经济,2019年,长沙市人民政府牵头推出系列文件,通过打造“24小时城市”,切实提高长沙城市夜间经济的开放度和活跃度。
典型城市夜长沙:建设思路
长沙善于挖掘自身特色,打造网红品牌,以此带动具有带动辐射功能的特色夜消费街区和具有区域标识度的夜经济场景。借助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商业魅力,长沙成功培育出80余个新消费品牌。冬瓜山烤肠、茶颜悦色、文和友、黑色经典等“新生代”品牌成为支撑长沙作为“网红城市”的硬件。
典型城市夜长沙:商圈特色
在长沙节假日夜间打卡的地标TOP10包括世界之窗、橘子洲等景区,也有IFS国金中心、北辰三角洲、德思勤城市广场等商圈。其中,五一广场是全国十大夜间打卡地标。长沙以五一广场为核心,辐射火车站商圈、梅溪湖商圈、红星商圈等九个商圈,从夜购、夜读、夜娱、夜游、夜秀、夜动、夜食等多个维度撬动夜间消费。
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简要概括(详细趋势分析请查阅完整版报告)
数据显示,中国夜间业态参与方式多元,并且夜间消费在整体消费中占比近6成。发展夜间经济成为各大城市经济复苏的重要突破思路。当前,各大城市都试图通过当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都市商圈资源等要素叠加,打造本地的夜间经济名片,吸引本地居民和游客参与到夜间经济中。
更多内容请查看艾媒咨询发布的《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完整版报告共78页,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或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即可获取报告。
【更多内容】
大数据咨询合作、分析师采访、开白转载等
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字“合作”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