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制品:发酵技术在水产行业六大应用(水产养殖、水产加工、开口饵料、水环境治理、藻类代谢物、浮游动物养殖、鱼蛋白胨)

来源:世展网 分类:生物行业资讯 2023-06-17 15:57 阅读:9613
分享:

2025年上海国际生物发酵产品与技术装备展BIO CHINA

2025-08-07-08-09

距离103

01

水产综述

水产是指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和相关的服务或加工行业的总称。如: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药物、水产品出口贸易、观赏水产品等等。一般指有经济价值的,如各种鱼、虾、蟹、贝类、海带、石花菜等。

水产品在我国动物产品消费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消费量方面,在居民食物消费的大宗动物性食品中,猪牛羊肉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全国人均水产品消费仅为猪牛羊肉消费量的一半。对于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来说,仍与传统的猪牛羊肉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

水产食品营养丰富,风味各异。低值鱼类和加工废弃物等制成的鱼粉、浓鱼汁等是重要的蛋白质饲料。利用水产动植物制成的蛋白质水鲜产品,如油脂、胶类、维生素、激素和其他制品,是有多种用途的化工、医药用品。

国际上最著名的水产品认证当属于MSCCOC水产品认证。任何获得这两种认证的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往往会非常的高。因此,很多地方的渔业都希望获得这两种认证。MSC(海洋管理委员会)是一个国际非营利组织,旨在促进及奖励责任的海洋资源管理,并为可持续及妥善管理的渔业设立一套资源独立的认证准则。MSC COC水产品认证就是MSC推出的一项已被认可的针对海洋渔业以及加工水产品的良好管理的供应链认证项目。经认证的符合条件的水产品可以使用MSC标志。

水产品领域涉及的技术非常之多,如食品养殖技术、捕获技术、保鲜技术、贮藏技术、加工技术、水产动保技术、水产饲料技术、水产设备技术等,本文就发酵技术在水产行业的应用进行汇总整理。

02

发酵技术在水产中的应用

2.1 水产加工

水产发酵制品加工:使用食盐腌渍鱼虾等水产品,在抑制腐败菌类繁殖的条件下,利用鱼虾体组织蛋白酶和好盐性微生物的作用,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基酸等呈味物质的发酵加工过程。制品有酶香鱼、鱼酱油、虾酱、日本的“盐辛”、北欧的鲱类香料渍制品等。

2.2 开口饵料

40多种常见饵料微藻的成份含量分析表明,微藻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达40%以上,如小球藻为50~60%,螺旋藻为60~70%,而牛奶和肉类一般为30~40%微藻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鱼粉相当甚至更优,如微藻中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可高达7.1%~12.9%而鱼粉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5%~9%。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水产动物幼体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研究指出,鱼类并不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真正生产者,它是通过吞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微藻后体内实现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因此微藻才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真正生产者。

为获得高浓度的微藻饵料,国内有少数科研单位采用混养、异养等培养方式,如清华大学的吴庆余等(2008)通过葡萄糖的批式流加培养的异养原始小球藻,生物量超过了100g/L(粗放式自养培养生物量一般为1g/L左右);嘉兴某司采用的“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技术获得高浓度的小球藻,将其包装成浓缩藻源产品,定位于生物饵料进行销售;成都某司自主培养的小球藻和裂殖壶藻通过异养发酵可分别达到130g/L160g/L的生物量(干重),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美国的Martek公司也使用发酵罐培养异养微藻实现了DHA成品的生产。异养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微藻饵料供应不及时和不稳定的缺陷,但这种培养方式目前只在小球藻、栅藻、裂殖壶藻等少数藻类进行培养,对于更具有饵料价值的硅藻类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2.3 水产饲料加工

据北京生物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的T/CSWSL 001-2018团体标准《生物饲料 产品分类》中的定义为:使用《饲料原料目录(2013)》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微生物,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含有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单一饲料和混合饲料,称之为发酵饲料。

2.3.1

提高饲料利用率

发酵饲料中富含脂肪酶、蛋白酶等多种酶类、B族维生素、氨基酸、小肽等重要代谢产物,能降低肠道消化负担,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此外原料经过生物发酵后产生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有机酸,具有独特发酵酸香味,能刺激水产动物食欲,适口性好,增加摄食量。

发酵蛋白在水产上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促进了所养鱼虾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发酵饲料是在各种分解酶、多种微生物活菌的作用下把动物不能吸收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转化成可吸收的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即能量饲料。
  2. 发酵饲料的多种微生物活菌能大量吸收动物难以利用的有机氮、无机氮,使之转化成为多种菌体蛋白质即蛋白饲料,显著增加了饲料营养成分,降低了饲料成本。
  3. 多种微生物活菌在发酵中能产生大量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分解酶、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D,多种微生物活菌在动物体内建立起微生态平衡,增强了免疫力。
  4. 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使得所养鱼虾采食量和采食速度全面提高。
  5. 由于水产养殖的特殊性,多种有益菌在投放到水体中改善了水体环境,加快了水中有毒有害物的转化,促进了鱼虾的生长。
水产养殖动物长期生活在水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接触到有害菌的机会也多。在鱼虾肠道内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微生物系统,是抵御病原性感染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2.3.2

改善水产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

发酵饲料中有益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生物饲料中可以产生如嗜酸菌素、溶菌酶、过氧化氢等抗菌物质,能直接杀灭或抑制病原菌;此外有益菌可以在肠道定植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遏制病原菌并夺取病原菌在肠壁上的定植部位和营养物质,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

2.3.3

改善水质,净化环境

发酵饲料能提高饲料消化率,有效减少水体中残饵和动物粪便对水体影响,发酵饲料投喂到养殖水体后,各类有益菌可以通过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以及固氮作用,快速降解水体中积累的有机物,降解后产生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被浮游藻类利用,水体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微生物及养殖动物提供溶解氧,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水体菌藻趋于平衡,营造良好的水质条件。此外,水环境中的细菌会影响水生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动物摄食或呼吸进入动物体内,尤其是滤食性动物以很高的速率从水体中摄入细菌。因此,发酵饲料通过改善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组成来增强动物健康。

2.3.4

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

发酵饲料中有益微生物能在肠道中形成致密性菌膜群,阻止饲料中有害物质进入机体内,通过细菌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并激活宿主免疫细胞,激发吞噬细胞活力或作为免疫佐剂发挥作用。发酵饲料中的核苷酸、小肽等可以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激发细胞和体液免疫,提高血淋巴中凝集素、抗菌肽等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

2.3.5

发酵饲料在水产中的应用效果

该型饲料在不同养殖品种上都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特别是优质发酵饲料的使用,能明显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缓解动物亚健康,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等作用显著。如在螃蟹养殖中应用优质发酵饲料,能平衡水体菌相、藻相,对蓝藻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改善底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调控水体pH,稳定水质,特别是在恶劣天气如台风、高温或温差较大时,能减少动物应激反应,显著降低水投产品用量,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5-30%,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有利于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体生物链的良性循环。有养殖户在种虾苗塘使用优质发酵饲料后,虾苗亩产由150kg提高到300kg;全程按饲料投喂量的10%添加使用优质发酵饲料,虾的活力强、体表干净、耐运输。在淡水鱼养殖中应用优质发酵饲料,在高温季节能明显降低细菌性疾病发病率,同期相比,鱼体增重提高20%左右,鱼体色好。特别适合作为花白鲢的饵料,能在高密度养殖中实现增产增效。龙虾养殖中应用优质发酵饲料,前期虾苗生长速度快,肥水效果好;在养殖中后期,能有效调控水体生态环境,水质稳定,肠道粗壮,整齐度好,同期对比发病率降低15-20%,产量提高30%左右,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应用优质发酵饲料,能保肝健肠,强化免疫,利于对虾顺利转肝,苗种标粗期,成活率高,活力强,能抑制弧菌,补充有机碳源及有益菌,稳定水质,后期上料快,肠道好,提高养殖成功率,平均增产25%以上,实践证明有养殖户在虾苗感染孢子虫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排塘,还实现了250kg以上/亩的产量,能显著降低养殖风险。

2.4 藻类代谢物

2.4.1

微菜自养培养

大多数微藻具有光合自养的特点,大规模培养系统可分为开放池式、封闭池式及封闭式光合牛物反应器。开放池中微藻浓度多维持在12g/L,以避免过高的菜类细胞浓度影响光照。这种培养方式细胞产量较低,能耗较高,且易染杂菌,仅适用于螺旋藻杜氏菜、小球藻和栅荣等的培养。

用于微藻的封闭式生物反应器可分为管道式、平直玻璃柱式、盖槽式、垂直峰窝状翼片式和光纤式五种类型。

管道式生物反应器

优点是光照充分、可灭菌、气体扩散效果好、细胞培养浓度高续点是易漏气;

垂直玻璃柱式、盖槽式生物反应器

由外制光管做光源,通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缺点是光能利用不充分,影响了细胞生成;

垂直峰窝状翼片式生物反应器

该反应器提高了表面积/容积的比率,降低了培养液的厚度,提高了光照效果,螺旋藻的最高细胞产量达24mg/L

光纤式生物反应器

优点在于极高地提高了光的穿透效率和有效利用面积。Takano等1992年报道利用此反应器培养海洋蓝藻最高细胞产量达11.2mg/L。Burgess 等利用此反应器进行光合藻类培养生产DHA 的研究,最高细胞产量达 19mg/L,DHA产量为43mg/L。

2.4.2

微藻异氧培养

微澡异氧培养是八十年代末提出的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现有工厂的发酵设备进行藻类工业化大规模培养生产有用物质微藻异氧培养具有以下优点:

A.异氧培养过程不需要光照细胞连续生长及分裂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均来自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节省了能耗;

B.可达较高的细胞浓度提高了底物的转化率缩短了发酵周期;

C.可以控制温度、溶氧等培养参数,并可通过分批流加等方式实现高细胞浓度纯培养

D.目前成功运用发酵设备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发酵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产品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提高这些产品的销售将面临严峻挑战

2.5 浮游动物养殖

鱼苗苗种生产用的饵料臂尾轮虫和双壳类的幼体,是目前海产鱼苗种生产广泛使用的初期饵料。双壳类的幼体比臂尾轮虫小,所以用于少数鱼类的刚孵化的仔鱼。这几年来,臂尾轮虫培养技术进步显著,大量生产比较容易,成本亦低,故用于大部分鱼类。在此后的发育阶段中,浮游动物是适合的饵料,其中以海产桡足类为最佳,可是,它不能像臂尾轮虫那样高密度地大量培养。

浮游动物的培养本质上也是发酵的一种特殊类型

培养(发酵)浮游动物的控制因素

1.水源

培养浮游动物的水,可以用湖泊里的水,但要做好过滤措施,防止野生杂鱼和敌害进入。如果是自己家的井水,要放置2~3周沉淀过滤以后才能使用。在用自来水时,要做好消毒措施,每一升水用5毫克的硫酸钠清除水中的有害氯。

2.水温

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浮游生物的生长速度也会加快。北温带常见的淡水水生动物的适温多在18-28℃,冰雪浮游生物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0~4℃,到了冬天寒冷的季节,可以用塑料薄膜来提高温度。温差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特别要注意水温变化的幅度。

3.pH值

培养浮游动物最适宜的PH值是7.2~8.5,在刚开始培养时,由于经过清塘消毒处理,水中的pH值比较稳定。但在中期的时候,由于水质发生变化,会发生PH值下降的问题,可以用适量的生石灰来调节水质,改善pH水平,生石灰的用量根据池塘环境和水温来决定。

4.溶氧量

浮游生物对池塘的溶氧含量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桡足类的浮游生物,当池塘的溶氧量低于3毫克时,就会全部死亡。在溶氧偏低的环境下,应补充新水,充气增氧,以防止浮游动物死亡。

5.光照

培养浮游动物时,对光照没有太多的要求,但在高温季节,不能直接接受强光照射。高温的时候,可以用安装遮阳棚的方法,减少阳光的照射,调节水温,有利于鱼类和浮游动物的生长

6.水藻(培养基)

浮游动物的饵料是微藻,要想培养浮游动物,首先就要肥水培藻。适合浮游生物生长的藻类有伊乐藻、苦草、小球藻等,根据藻种的需求,合理施加肥料和微量元素,特别是钙、磷、钾等元素,可以促进水体中的藻相平衡,避免出现倒藻的情况发生。

7.鱼塘准备(发酵设备)

饵料的培育池直接可以用养鱼的池塘(发酵设备)培养浮游动物,最好是在池塘不远的位置建造水池,可以方便管理。在使用池塘培育浮游动物的饵料时,要进行清塘处理,杀灭池塘底部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细菌,清塘完成以后,就可以开始培育饵料,为培养浮游动物做准备。

8.培养浮游动物(发酵生产)

培养浮游动物之前,先要施基施进行肥水,基肥可以用腐熟的多种有机肥混合,使用量维持在500~580/平方,然后用生石灰进行消毒。过一个星期后,水色变为了浅绿色,再把水池里的水加高到60厘米左右,浮游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开始繁殖,就可以向水池中投放饵料。培养浮游动物需要大量的饵料,平时就要做好饵料的培育工作,饵料的肥水一般要经过筛网过滤后才能投喂给浮游动物,每天要投两次。如果是有流水的条件,可以用微流水将饵料带入,用量可以根据培养浮游动物水池的水质、密度来参考,用微流水不仅调节了水质,而且还给浮游动物提供了饵料补充。当浮游动物的水池水位超标时,要将多余的水排出,并用40目的筛网进行过滤,防止浮游动物随着水流带走。
鱼露主要成分是分解后的氨基酸,这是一种真正的氨基酸发酵液,氨基酸的特点就是藻类可以不用转化就直接吸收,并可带动螯合态的微量元素一起吸收,所以,肥效迅速且持久,肥水效果好,并且也含有至少20亿/毫升以上的乳酸菌

使用发酵鱼露在早春也能迅速培育浮游动物,但要注意观察浮游动物和藻相的平衡,必须在使用过程中边观察,采用少量多次使用发酵鱼露的原则;因为浮游动物过多,可造成吃掉藻相,水质变清无藻,所以,最好是放苗后使用发酵鱼露,以避免浮游动物大规模吃掉藻类,并及时调整用量。

2.6 水体环境调节与水产动物肠道调节

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是由大约80种微生物组成,EM菌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 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1.能量系统:光和细菌、蓝藻等可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力量。光合细菌和蓝藻类等微生物菌体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质,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辅酶Q10、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还可以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光合细菌如果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会增殖。

2、抑杀系统: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导,该属微生物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并使有机物发酵分解。乳酸菌还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致病菌活跃,有害线虫会急剧增加,植物就会衰弱,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有害线虫便会逐渐消失。

3、生产系统:酵母属微生物可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EM原露中对于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养分。

发酵中药在水产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将中草药与发酵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这种方法能够大幅度提升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利用率,增强其药效。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改变了中草药中的成分结构,使其更容易被水产动物吸收和利用。同时,发酵还能产生一些对水产动物有益的代谢产物,如多酸、酶和生长因子等,这些物质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2.7 鱼蛋白胨

鱼蛋白胨是将鱼类尸体经不完全的水解工艺所得的产物。其分子量介于和肽之间,约2000左右。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和不同的水解条件,其水解物中组成可千差万别。所以胨往往是一个复杂的多肽混合物。可溶于水,过热不凝固,在饱和硫酸铵中不发生沉淀但可为蛋白质沉淀剂所沉淀。可用作微生物和动物细胞培养基、特种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的配料,也有用作啤酒等产品的稳定剂。

参考文献:

[1]张皓迪罗莉.生物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科学养鱼,2019(3)65-67.

[2]罗明典.优质生物饲(饵)料的开发前景[J].中国农学通报,199612(3)10-11.

[3]吴业阳孙瑞健米海峰生物发酵饲料现状及在水产养殖上应用[J].中国饲料,2018,(13):60-63.

[4]钟小群李向飞蔡万存发酵饲料对鲤鱼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肌肉品质 和免疫机能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41(1)154-162.

[5]许晨远,迟骏,郑肖川,等.生物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抗氧化、免疫和蛋白代谢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9(10)2209-2217.

[6]蒋国民.绿色水产生物饲料添加剂[J].内陆水产,2001(12)30-31.

[7]崔敏,郭冉,夏辉.生物饲料酵母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15(24)65-68.

[8]刘立鹤,姚娟,李彪,等.酵母源生物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饲料与畜牧,2008(2)18.

[9]王熙涛.微生物处理海带饲料对刺参生长和免疫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

[10]赵朝阳,王天神,周鑫,等.生物饲料在虾蟹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前景[J].饲料研究,20116(28)69-71.

[11]徐增洪,周鑫,水燕,等.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3(28)283-286.

03

DFTC2023发酵工艺大会

扫码上列二维码,填写参与DFTC2023发酵工艺大会,针对水产领域我们会给出您专业的选择建议。

相关生物行业展会

2025年台湾生物科技展-亚洲生物科技大会BIO Asia Taiwan

2025-07-23~07-27 距离88
77500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亚洲国际阿赫玛生物化学技术展览会ACHEMASIA

2025-10-14~10-16 距离171
61283展会热度 评论(0)

2026年慕尼黑上海国际分析生化及实验室展览会Analytica China

2026-11-16~11-18 距离569
116561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览会BTE

2025-11-14~11-16 距离202
60947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中国上海世界生物医药科技展bioLIVE China

2025-06-24~06-26 距离59
72394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世界天然提取物展览会NEX China

2025-06-24~06-26 距离59
54158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华南国际医药产业展览会BPE

2025-11-14~11-16 距离202
59946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国际生物发酵产品与技术装备展BIO CHINA

2025-08-07~08-09 距离103
49186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