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中国纪检监察报》近日刊文,最新披露了“云南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虚作假”问题背后的部分细节。
2021年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云南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问题。次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对该问题开展调查。
经查,云南省原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时任玉溪市副市长贺彬,为达到水质考核要求,安排通海县弄虚作假,上马杞麓湖柔性围隔项目,干扰水质监测数据。在项目招标时,不法商人叶国兵通过向贺彬等人行贿,顺利承建造价2300万元的柔性围隔项目;在建设方案评审环节,叶国兵通过向省环科院原高级工程师田军等人行贿,使其为柔性围隔工程专业“背书”。省纪委监委从该案切入,全面排查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一步发现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多起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省生态环境厅原副厅长方雄、科技与财务处原处长侯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原局长阳勇等一批干部被查处。
专项行动期间,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发现和查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只表态不落实、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贯彻落实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不力,作出的决策严重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和虚假整改等重点问题;坚决查处高原湖泊沿岸违规违建乱象背后的利益输送、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2022年以来,全省共查处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问题493个,问责党组织187个,处分党员领导干部、监察对象914人。其中,围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5个典型案例,共对52个责任单位和158名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
放大整治效果,扎实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针对方雄、贺彬案暴露的办理环评审批事项吃拿卡要,利用环保工程项目承揽、设备采购及运行维护、项目款拨付等为商人老板谋取利益问题,省纪委监委组织召开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案为戒”警示教育大会,通报案件情况,讲解“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45名党员干部主动说清自身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制度(试行)》《净化政治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 激励担当作为20项重要制度清单》等10余项制度,督促其对省生态环境系统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开展专项清理,对审批流程再规范再公开。驻省生态环境厅纪检监察组以项目环评审批为切口,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省厅相关职能部门努力实现环评重塑、流程再造、服务优化,行政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40%以内。
“自杞麓湖污染治理有关问题以事立案调查以来,生态环境厅共有16人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治污者变成‘污染者’,造成严重损害和恶劣影响……”2022年9月,省纪委监委向省生态环境厅发送纪检监察建议,从“汲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不力,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的深刻教训,坚定不移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等5个方面提出14条整改建议,督促厅党组严格履行职责、强化问题整改、修复净化政治生态。
用好警示教育素材。将位于滇池附近的五渔邨艺术展示中心,改造成环滇池违规违建整改展示馆和教育警示场所,警示党员干部牢记教训、不越红线。截至2023年3月,展示馆累计接待来访团队152批次、5000余人次。
END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扫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